【本報台中訊】一百一十七歲劉張美玉奶奶是台中市最高齡人瑞,日前因跌倒造成髖關節骨折,疼痛難以步行,家屬心急如焚。台中榮總評估,她年紀雖大,但心肺機能尚可,因此為老奶奶施行髖關節置換手術,術後恢復良好,第三天就下床用助行器步行。目前全球紀錄中最高齡一百一十二歲接受人工關節手術的是英國病患Gladys Hooper,劉奶奶比她還大五歲。
劉張美玉家人說,阿嬤骨折時告訴他們「腳斷掉了」,住院後體力、聽力都變差,很感謝醫師手術四十分鐘就好了,沒流什麼血,目前早晚可以各走十、二十分鐘。
「阿嬤能這樣長壽,身體好是主要原因,平常大家吃什麼她就吃什麼,至今身體檢查沒有紅字。」家人說,阿嬤以往活動力就很強,常會溜出家門,九十幾歲還爬上荔枝樹鋸樹枝,「我們都嚇死了!」另外,劉張美玉二○二○年八月曾在街頭走失,她在派出所說:「我是民國前七年、清光緒三十一年生。」讓警員嚇一跳,但一查果然是人瑞。
台中榮總骨科主治醫師石承民說,得知病患高齡一百一十七歲時,感到相當驚訝,但由於老奶奶跌倒前可以持拐杖走路,因此希望設法讓她重拾行走的能力。老奶奶的手術和一般的髖關節置換手術沒有太大差別,但他們在手術時要更掌握好麻醉,並盡量縮短手術時間,把斷裂的地方重建,過程中得很精準、熟練,避免有波折拖延了手術時間。
石承民指出,老年髖部骨折後有高死亡率,主要是因為受傷後長期臥床,導致肺炎、泌尿道感染、褥瘡等併發症,而活動力減少又導致心肺功能快速衰退,也是死亡的常見原因。很多家屬對高齡患者接受手術往往猶豫、保守,這也是很多醫師面對的難題,但是年齡不該是手術的禁忌,因此審慎的術前評估,以及耐心的溝通與關懷就相當重要。
台中榮總副院長李政鴻指出,老年人由於骨質疏鬆症導致骨骼強度減退,加上肌少症造成肌肉量下降,且肢體反應變得遲緩,以致老年人較易摔倒,且嚴重者經常出現骨折。李政鴻說,骨質疏鬆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提醒家裡如果有長者需要照顧,要特別注意居家的安全,減少跌倒的機會。平時要鼓勵長輩多運動、晒太陽,攝取足夠的鈣質與維他命D,以減緩骨質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