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昨天在立法院財委會表示,首度坦承「台灣正面臨輸入性通膨壓力」,將討論是否升息。
今年對收入有限的普羅大眾而言,恐怕是苦的一年,第一季才過了兩個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就已有百分之三以上的漲幅,進口物價更漲至百分之十八點九九,儘管上月下旬外資熱錢匯入,帶動新台幣升值,但進口物價年增率仍有百分之十五點五的幅度。
民生物資無一不漲,但政府官員卻千篇一律地把原因推給國際原物料上漲,拿不出建設性的解決方案,若不是執政黨為總統大選考量,硬是要求中油「凍漲」油價,物價漲幅當不止於此。
央行對抗通膨是運用匯率和利率兩大武器,但筆者認為,央行過去一年的雙率政策,顯然過於保守和落後。
既然國際原物料上漲已是趨勢,卻未及早規畫讓新台幣緩步升值,反是等到今年二月,國際熱錢把新台幣當成炒作標的,央行無力阻升後,才又被動放任升值,央行這次的表現簡直是不及格,讓外資和熱錢投機客,大吃我國無能政府的豆腐,全民卻得忍受萬物齊漲的痛苦。
央行去年刻意營造超低的雙率,使筆者不得不懷疑,是在配合執政者「一周一利多」拉抬選情,如今民眾投入房地產市場後,央行才開始升息,讓貸款購屋的民眾承受房價不振與利息增加的雙重損失。
呼籲央行必須堅守專業本位,提高對國際經濟與物價走勢的研判水準,否則一再發生國際投機客把台灣當成家裡沒大人,實在說不過去。
范仲禮(基隆市/金融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