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接連兩波沙塵暴過境台灣,許多民眾明顯感覺臉部皮膚癢;上下眼皮癢、眼睛紅腫、流淚;而呼吸道過敏的老病號,則感覺想咳嗽、呼吸不順暢,或氣喘復發趕緊向醫師報到。戴隱形眼鏡民眾,也感覺眼睛紅癢、乾燥。
外電報導,近年中國大陸蒙古地區因「沙漠化」,持續出現沙塵暴現象。其中,有百分之八十的沙塵會吹向韓國、日本等地,百分之二十會吹到台灣。
據聯合國環境計劃署(UNEP)的研究調查顯示,和五十年前相比,亞洲沙塵暴發生的頻率,增加了近五倍,而且黃沙「正在急劇增加」中。UNEP還指出,沙塵暴不僅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還會造成家畜死亡,並危及農作物,對為害發生地區影響很大。
調查顯示,距離沙塵暴發生地1000公里的韓國首爾,大氣中的沙塵含量達到每立方2070微克(1微克相當於百萬分之一克),已經達到會危及健康的程度的2倍。
當大批沙塵伴隨北方大陸冷氣團南下,除了懸浮微粒外,也挾帶著大量華中、華南的工業污染物,如戴奧辛、二氧化硫、氯化氫等,而且濃度是安全上限的四倍,懸浮微粒則比平日多六到十倍,因此每年都在中國大陸及日韓等國,造成不少人畜死亡,甚至迫使當地不得不大規模停課、停止上班。
據統計,每年沙塵暴最嚴重的月份是五月,再次是三月及四月,換句話說,這幾個月的空氣品質都不佳,因此在未來一兩個月,習慣性過敏、呼吸道及心血管疾病的好發患者,最好小心防患,儘量避免外出,尤其是老人、小孩等扺抗力較弱者,更應儘量避免外出或從事劇烈戶外活動。
長庚兒童醫院內科部主任黃璟隆,分析健保局這幾年的住院資料,結果發現,沙塵暴與呼吸道疾病有密切關係,只要沙塵暴一來,心肺疾病患者住院率就會明顯上升,門診病患也增加五成。
黃璟隆指出,沙塵中有肉眼不可見的懸浮微粒,微粒還可能夾帶著病菌,這兩種物質都可能威脅到罹患氣喘、慢性肺疾以及心肺功能較差等民眾的健康,尤其以小孩以及老人最為明顯。
台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林孝義也表示,沙塵暴雖然不是過敏原,但是夾帶很多化學物質,對於血中氧氣濃度差的氣喘患者,或是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會造成負擔。
台北馬偕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任徐世達則指出,冬春天季節交替,溫濕度變化大,原本就是過敏、氣喘的好發季節,加上這一波沙塵暴來襲,空氣中懸浮微粒濃度高,流鼻水、鼻子不通、氣喘的反應都會變得明顯。
徐世達說,如被沙塵暴誘發過敏反應,症狀可能會持續好幾個星期,因應之道是盡量避免外出,或直接接觸髒空氣。
至於各國中小學,應減少室外課程,體育課儘量改在大禮堂等室內舉行;在家裡也要打開空調,使用空氣濾清器,把髒空氣隔絕在外面,如果非要外出。最好戴上口罩、護目鏡、防塵罩,並且少揉眼睛,減少發生過敏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