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紀復 淨土樂修 愈少愈自由

朱慶芳 |2008.03.09
3576觀看次
字級

1988年,四十七歲的區紀復在花蓮海邊建立心中的「鹽寮淨土」,住木屋、拾柴燒飯、挑水種菜,提倡簡樸生活、自然修行,身體力行了二十年,為二十一世紀所有關心環境、生態與自由的人,提供了值得深思並可付諸實踐的生活方式。

花蓮「鹽寮淨土」簡樸、自然、靈修中心的創始人區紀復,最近自港返台。六十七歲的他,力行簡約生活,看來清瘦健朗,正如跟隨他修行四年而成為賢內助的黃秀娟所述:「從他澄澈雙眸裡看到執著的靈魂」。

區紀復生於澳門,畢業於台灣大學化工系,留學瑞士攻讀高分子化學,1972年回台服務於台塑企業研究部門。因為覺得生命需要「頓一頓」,1983年區紀復辭去令人艷羨的高薪工作,慢下腳步反省回顧,看看生命是不是衝太快,並開始參訪世界各地的環保及仁愛工作。

簡樸過生活 猶如居淨土

1988年,區紀復在花蓮創立心中的「鹽寮淨土」,只留下必要的電話、冰箱、收音機、電燈,其餘文明的產物全部摒除在外。「鹽寮不是地名,而是因為『鹽』是消毒、防腐、調味,希望調整社會的腐化價值觀。『寮』是簡單的房舍及設備,回歸自然簡樸的生活。」

他自己動手蓋木屋;用灶燒飯,撿柴、劈柴;親手種菜或採野菜,拒絕農藥化肥的毒害,或到市場撿別人不要的菜;盡量素食水果蔬菜五穀雜糧;物盡其用,果皮殘葉拿來堆肥、廢紙可生火、塑膠袋清洗再用;上街自備購物袋,不用一次就丟的包裝、化學清潔劑和殺蟲劑等;不貪口腹之欲,不吃垃圾食物、汽水、罐頭、零食……提倡簡樸生活、自然修行,每個月花費不到新台幣一千元。

撒下萬顆籽 萌芽海內外

區紀復認為,人的最低需求是要維持生命、感覺安心,超過這些的其他需求就是欲望。鹽寮淨土的生活只是方式之一,不是唯一一種,儘管很多人只能短暫為之,但區紀復卻身體力行了二十年。

二十年來,到鹽寮體驗簡樸生活的人已有上萬人,區紀復撒下的種子在許多人心裡萌芽,紛紛在城市中實行簡約生活。近年來,他更將觸角伸向國際,積極在港澳推行簡樸樂修。他與大自然共生共榮的信念,以及處處化腐朽為神奇的生活態度,為二十一世紀所有關心環境、生態與自由的人,提供了值得深思並可付諸實踐的生活方式。

許多人以「修道人」的角度看待區紀復,對於他後來結婚之事有些疑問,以為他接受了欲望的誘惑,區紀復說:「我在六十歲之前,並沒有想過結婚這件事,後來結婚是為了有一個伴,做事比較方便。」

結伴共修行 清淨常相隨

區太太黃秀娟則說:「結婚之後,開始挑戰彼此的價值與堅持,本來相隨相伴的浪漫,也面對消磨和檢驗,不過,我確定『愈少愈自由』,一般女人出門要讓先生等上一個鐘頭,對我來說,完全沒有這種困擾。」

黃秀娟眼中的區紀復,雖然過著簡樸生活,但並非毫無原則,而有清楚的原則和方向,可以做?不可以做?「有所為,有所不為」。

2008年鹽寮淨土邁入二十年,區紀復夫妻積極地將鹽寮淨土精神,推廣至港澳和中國大陸。除了提倡不殺生,還舉出十四條利己利他的「素食修行」觀點,包括:洗廁報恩、掃地修行、無欲則剛、彎腰撿菜、物盡其用、生活點滴在在是身行心悟。區紀復已應邀擔任《人間福報》今年素食博覽會的講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