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機車不能載三人,腳踏車當然也不行,因容易重心不穩摔倒;許多日本婦女因有兩個小孩,常常載三人,去年因此受傷的小朋友逾四百人,日本政府打算禁止載三人,卻引起反彈而暫緩。
為了環保,各國近年來鼓勵騎腳踏車,台灣也不例外,但別說載三人危險,在台北、台中、高雄等大都會,單人騎腳踏車穿梭車陣,都很危險,日本等國家設有單車專用道,即是為此。
以法國巴黎為例,在既有的汽車道畫出單車道,而且不只是在路面畫標線,而是有突起路面的分隔島,汽機車無法跨越,保障單車族安全。
但看看台灣,規畫中的單車道只是一條「隱形車道」,沒有路面標線,只在交通法規用文字聲明:在現有車道中「靠近路邊的一公尺」屬單車道,如此訴諸道德良心,沒有約束力,形同虛設。
當然,許多大都會車多路狹,不太可能如巴黎強力畫出單車道,並有路面突起的分隔島,但事在人為,主政者如果認為,鼓勵騎單車減少污染,而且是國際趨勢,決心要辦,必然能做到;巴黎就是成功的例子,在市區某些單車的交會路段,甚至有雙向單車道,避免壅塞。
去年七月,巴黎市政府開辦「市區公共自行車出租服務」,更可說是宣示決心。我國環保署去年也首度推動「公共腳踏車租借系統」,今年七月起在高雄市、台南市試辦,結合捷運、火車做短程接駁,但市區如果沒有單車專用道,豈非置人民於險境?
目前台北縣市政府雖在淡水河邊,設有兩百公里長的單車道,但這只是「休閒單車道」,若要鼓勵上下班騎乘單車,需要的是「市區、鬧區的單車專用道」,不可混淆。
張定琪(台北市/單車上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