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任壁 蒐藏戲偶 2000 尊

江俊亮 |2022.03.23
1331觀看次
字級
鍾任壁(中)塑造膾炙人口的「大俠百草翁」(左)與「斯文怪客不足生」(右)戲偶。圖/記者江俊亮
鍾任壁珍藏的戲偶「清宮三百年」。 圖/記者江俊亮
鍾任壁珍藏的布袋戲服,在雲林布袋戲館展出。圖/記者江俊亮
鍾任壁珍藏的清宮偶及龍車。圖/記者江俊亮

【記者江俊亮專題報導】台灣潮調布袋戲第五代傳人鍾任壁,16歲首演野台戲,即與布袋戲大師黃海岱「拚場」,畢生蒐藏戲偶超過2000尊,去年以90歲高齡辭世後,其子挑選400餘件戲偶展出,在雲林布袋戲館展出至5月1日。紀念他「低調為人,高調傳藝」的精神。

鍾任壁出身雲林西螺「新興閣」布袋戲世家,鍾氏先祖從福建漳州渡海來台,傳至其父鍾任祥已是第4代。鍾任祥與台北「亦宛然」李天祿,號稱台灣布袋戲雙雄,有「南鍾北李」之稱,2人也因布袋戲結緣,成為莫逆之交。

鍾任壁6歲拜師學藝,16歲隨父親鍾任祥到台南慈善戲院演出。戲演到一半,父親的友人帶來口信,要他回雲林莿桐演平安戲,由於父親分身乏術,只好指派當時身高僅145公分的兒子鍾任壁回雲林演出。

戲偶愈做愈大 變金光戲始祖

回到雲林後,鍾任壁才曉得,原來另一台戲是五洲園的「通天教主」黃海岱主演。由於鍾任壁當時正處於青春變聲期,又缺乏獨挑大梁的經驗,只能硬著頭皮上場與「阿岱伯」拚場。不料初試啼聲,竟一鳴驚人。

1953年,22歲的鍾任壁結婚後,除了演野台戲外,也開始演內台戲。他與排戲先生(編劇)吳天來共同編創《大俠百草翁》,一推出就造成轟動,在戲院連演數月,佳評如潮,開啟金光布袋戲的黃金18年。

收日本女弟子 無私地傳授技藝

新興閣第6代傳人鍾任樑說,吳天來是台灣布袋戲史上的傳奇人物,與父親合作無間,《大俠百草翁》在戲院每集演3小時,共演出2499集,尚未完結;父親塑造的另一角色「斯文怪客不足生」也深受觀眾喜愛。

演內台戲時,鍾任壁的妻子鍾林秀有次在台下聽到觀眾抱怨:「尪仔頭太小,看不清楚啦」,於是夫妻2人商議,決定為戲偶加大尺碼,因此戲偶愈做愈大,成為金光戲始祖,並自1982年起,連續35年赴日本演出,獲日人尊稱「人間國寶」。

鍾任壁以布袋戲做文化外交,足跡遍及亞、歐、美、澳等洲60餘國家地區,將台灣布袋戲推向國際的舞台,還撮和台灣雲林、日本飯田市、韓國春川市締結為戲偶姐妹市。值得一提的是,鍾任壁畢生收過唯一的女弟子是日本人桑江純子,他無私地傳授技藝,也讓布袋戲在東瀛開花結果。

1988年起,鍾任壁開創掌中戲入校園行動,長年進駐校園指導布袋戲,使得傳統戲劇得以維繫不墜,他指導過的學校包括台大、政大等名校,1991年獲教育部頒發「薪傳獎」。

2003年更獲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International Biographical Center)選為21世紀風雲人物。

雲林縣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也說,鍾任壁對於歷代布袋戲文物的保存,屬實戲界罕見,他蒐藏各種時期的戲偶,從古冊戲、劍俠劇、皇民劇、反共抗俄劇、內台金光戲、早期電視劇,乃至現代劇等,都完整保存,堪稱台灣布袋戲史上重要的文化資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