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美濃 惜字敬字博士鎮 盛開藍染紙傘花

文/人間社記者許貞慧 |2022.03.21
3547觀看次
字級
「錦興行」傳人謝國耀製作傳統藍衫。圖╱人間社記者趙啓超
鍾理和紀念館。圖╱人間社記者趙啓超
建於清乾隆年間的東門城樓。圖╱人間社記者趙啓超
「廣進勝」第二代傳人吳劍瑛為油紙傘上膠裱紙。圖╱人間社記者許貞慧
白玉蘿蔔是美濃特產。圖╱人間社記者趙啓超
美濃油紙傘製作精巧,富含美學。圖╱人間社記者許貞慧
三級古蹟瀰濃庄敬字亭。圖╱人間社記者許貞慧
風光明媚的美濃湖(中正湖)。圖╱人間社記者趙啓超
林姓宗祠懸掛的匾額「文魁」,代表曾出過舉人。圖╱人間社記者許貞慧

文/人間社記者許貞慧

高雄市美濃區原名「瀰濃」,地形如一隻坐蛙,是一個依傍月光山、靈山、雙峰山的客家小鎮,美濃湖(中正湖)在群山的映襯下,顯得幽靜迷人,加上油紙傘、客家藍衫等元素,搭配傳統建築、骨董器物,充滿客家古韻風情。

貫穿美濃的永安路,是美濃開庄第一條街,取其「永遠安居,不再流浪奔波」之意,街上有傳統的紅磚客家門樓與四合院老宅,以及客家藍衫、榻榻米、棉被店、柑仔店等傳統手工藝老店,讓人彷彿走入寧靜質樸的時光隧道。

人才輩出 成立博士協會

客家人重視品德與教育,認為讀書無比神聖,也是走出貧困的希望,識文斷字是每個客家人必須傳承的。道光9年(1829年)廣興庄民黃驤雲入京趕考,高中進士,回到美濃,在東門城樓門楣題上「大啟文明」四個字,開啟美濃學子的讀書風氣。

東門城樓原建於乾隆20年(1755年),原城高10公尺,城樓頂供奉太白星君、文昌帝君、武聖關公等神像,砥礪子弟允文允武,如今樣貌為1957年重修,古色古香,發人幽思。

林家宗祠濟南堂,是美濃最大宗祠,一進門的「雙桂第」門樓對聯:「門對文峰雙桂秀,樓迎吉水九龍騰」,不僅描寫門樓所對的半月池、灌溉水圳,以及形似筆架的月光山,其中「雙桂」更隱含「林」姓之意。正堂門楣高掛的「文魁」牌匾,說明林家祖先曾出了舉人。

美濃因文風鼎盛,向來有「博士之鎮」的美譽,歷來出的博士不勝枚舉,在日本明治大學博士吳其聰奔走下,2001年獲旅居馬來西亞的美濃鄉親鍾錦富(拿督)提供10萬美元基金,成立「美濃博士學人協會」。



崇尚文風 字紙祭迎聖蹟

敬字亭又名「聖蹟亭」、「孔聖亭」。客家先民深受儒家思想影響,敬字成風,目前美濃有4座保存較完整的敬字亭,分布於金瓜寮、上庄、龍肚等地。其中擁有300多年歷史的「瀰濃庄敬字亭」,供奉造字先師倉頡,列屬三級古蹟。

客家文化重視「耕讀傳家」,對於文字極為敬重,深信倉頡所造的文字為「聖蹟」,凡寫過文字的廢紙,都必須集中於惜字亭焚毀。每年農曆正月初九舉行的「迎聖蹟.字紙祭」,將一年來的字紙餘灰送至美濃溪畔,設壇祭拜「河伯水神」,讓紙灰隨水流走,以傳達對文字的敬意。



文學步道 鍾理和紀念館

作家鍾理和出身美濃,一生淳厚堅毅,執著於文學,致力為農民發聲,他寫作的《原鄉人》曾被改編成電影,「鍾理和紀念館」是台灣民間合力興建的第一座平民文學家紀念館,陳列鍾理和手稿、影像資料與生平相關文物。

鍾理和紀念館的庭園裡有一條文學步道,步道兩旁的石碑上,選刻了35名台灣作家的作品名句,可供遊人與文學家進行心靈交會。



客家藍衫 傳遞生活美學

藍衫是客家人的傳統服飾,以植物染成的靛青布料,耐洗耐穿,唯一裝飾是以提花織帶滾邊的斜襟,稱為「蘭冠」。百年老店「錦興行」傳人謝國耀表示,傳統客家人不論是居家生活或下田耕作,均以穿著藍衫為主,藍衫樣式寬鬆,型態簡單實用,很符合客家人勤儉刻苦的民風。



傘字造型 圓滿正向思考

美濃因為靠山,容易下雨,造就油紙傘製作的興盛;在客家習俗裡,油紙傘象徵吉祥,「傘」有5個人字,象徵「多子多孫」;「十」字是傘柄,是家族的核心,承載客家精誠團結的向心力。

美濃油紙傘製作精巧,在客語中,「油」字諧音「有」,「紙」與「子」同音,在客家成年禮上,送油紙傘給16歲男孩,寓意孩子已成年,要承擔起家族大任;女兒出閣則以油紙傘當嫁妝,祝願早生貴子;傘打開後呈圓形狀,象徵婚姻圓滿。

油紙傘「廣進勝」第二代傳人吳劍瑛表示,客家人對於送傘禮俗的觀點十分獨到,一般人都取傘的諧音「散」,表示害怕失去,但客家人卻從傘的造型及字型來正向積極思考,成就善緣,這也是客家文化長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白玉蘿蔔 口感清甜無渣

美濃栽種的蘿蔔,體型瘦小,色如白玉,與客家人祖堂對聯「地上生黃金,土中長白玉」互相呼應,因此命名「白玉蘿蔔」,由於口感獨特,清甜無渣,很受消費者歡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