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瑞麟掘光而行 描繪勞動者光輝

曹麗蕙 |2022.03.21
1205觀看次
字級
洪瑞麟一九三七年作品〈山形市集〉。圖/台北市立美術館及家屬洪鈞雄提供
洪瑞麟一九七二年作品〈原住民婦女〉。圖/台北市立美術館及家屬洪鈞雄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素有「礦工畫家」美譽的洪瑞麟,作品一直是台灣美術史上描繪勞動者生活面貌的代表象徵,今年適逢他一百一十歲冥辰,台北市立美術館十九日推出「掘光而行:洪瑞麟」展覽,展出逾三百五十件原作及文獻,呈現他一生創作精華,並再現勞動者的生命光輝。

洪瑞麟逝世後,長子洪鈞雄將當年移民美國時,由父親親自挑選的精采家藏作品為捐贈基礎,另外加上各系列代表作,於二○二○年捐贈北美館。

北美館表示,「掘光而行」由白雪蘭、方美晶、高子衿策展,除了捐贈作品,更結合館外佳作,包括展露其早慧才華的大稻埕時期作品、留日受到普羅藝術影響之作品、創作中少見之完整描繪礦場情景的大型油畫,以及礦工日記速寫等,多數作品已逾三十五年未出現於台灣觀眾面前。

一九一二年出生於台北大稻埕的洪瑞麟,藝術啟蒙來自擅於畫梅的父親洪祥海(字鶴汀),在人道主義的薰陶下,洪瑞麟開始關注心繫農民、貧苦大眾的西洋畫家米勒、梵谷;一九三二年洪瑞麟入學帝國美術學校西洋畫科,巨幅畫作〈山形市集〉描繪在冰天雪地中,山形當地農民艱辛維生的情景,呈現他對「天寒下蕭瑟的勞動者」感動情懷。

一九三八年回到台灣後,受倪蔣懷邀請至其經營的瑞芳二坑(後稱懷山煤礦)工作,三十餘年的工作生涯,記錄礦工的生活點滴、勾勒礦坑中最真實的人性光輝,藉由〈坑內工作〉、〈敬業勤勞的阿坤伯〉、〈礦工頌〉等畫作,速寫他的夥伴肢體勞動的美感,呈現「陽光照射不到」的生命尊嚴,為台灣一九四○至一九七○年代的礦業黃金歲月,留下珍貴的紀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