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中,龍是自然界沒有的,龍是中國的。中國龍是世界文明中非常獨特的文化現象,龍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崇拜物,也是中華民族的象徵。
 (圖一)
  (圖一)          (圖二)
   (圖二)
早在結繩記事時代,先人便以盤曲的繩子作為「龍」來祭祀。石器時代就有龍之造型與紋飾的石陶玉器物,晚商更出現了許許多多龍的甲骨文字。
圖一「龍」無印邊,表示龍沒有約束,可上九天,可下五洋。在龍的前爪下、下爪旁、舌信前有大小三顆龍珠,和龍眼之珠,四珠呼應,加上印面殘點的依稀留紅留白,這一切與以齒狀形刻出的龍角、龍鬚、龍牙、龍尾和龍腳,相互頡頏中產生了律動,使印面有強烈的節奏感和藝術張力。
刻生肖印貴在似與不似之間,在炎黃子孫心中,龍是抽象與具象的,虛無而又真實的,三國‧魏《廣雅》中雲龍有多種類別,「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虯龍,無角為螭龍。」
圖二初看不知何物,撲朔迷離,諦視,這該是一條有傳統意蘊和時代詮釋的「蛟、應、虯、螭」為一體的見首不見尾的神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