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保NFT 投資兼保育

文/胡雪綾  |2022.03.13
1936觀看次
字級
波斯豹NFT共發行1200張,目前僅剩40張。圖/世界自然基金會

文/胡雪綾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去年11月2日,發售以虛擬法幣USDC(與美金等值)交易的「Non-fungible Animals」瀕危動物NFA藏品系列,每張圖卡售價約為80~350美元,一推出立刻有不少動物圖卡迅速售罄。

稀有動物成投資標的

今年1月16日,以太坊上的KRebels,也發行9999個無尾熊動保NFT,該項活動最後將把收益捐贈給「澳洲保護無尾熊基金會」。

今年2月10日,英國一位年輕科學家,也推出以環境保育為宗旨的GreenerDAO,發行以「真實世界動物稀有度」決定野生動物NFT發行數量的環保類型NFT專案,在英國帶動一波年輕人重視環保、保護野生動物的風潮。

猴子貼圖成身分象徵

NFT之所以在全球形成風潮,是因去年6月,某虛擬的「遊艇俱樂部」,推出一系列造型怪異的「無聊猴子」貼圖(每圖僅限1張)。結果每張猴子貼圖,以相當於實體貨幣30~350萬美元的以太幣(虛擬貨幣的一種)成交。

「無聊猴子」NFT瞬間造成轟動後,去年下半年,各行各業包括企業品牌、金融、遊戲、藝術、音樂、運動……等領域,紛紛發行不同主題的限量版NFT,雖然明知其中大部分項目,最後有可能泡沫化歸零,但不少動保人士,卻從中發現籌募保護瀕危動物及其棲息地的方法──發售以動物為主題的限量NFT。

瀕危物種化身為圖像

以世界自然基金會在Polygon平台上發行的「Non-fungible Animals」(無可取代動物NFA),是以瀕危動物的現存數量為基準(現存數量=作品數量),邀請10位著名藝術家,為10種瀕危物種,創作限量版加密藝術品,除藉以籌集保護瀕危動物的基金,也形成眾所關注的熱門話題。

這10種瀕危物種包括:小頭鼠海豚22隻、中南大羚(劍角牛)100隻、巨䴉(大禿鸛)290隻、克羅斯河大猩猩300隻、河兔380隻、波羅的海江豚447隻、阿穆爾虎(東北虎)600頭、山地大猩猩1063頭、波斯豹(高加索豹)1200頭、大貓熊1864頭。

動保組織的募款管道

其實早在去年中,日本就有一位佐藤敦子女士,推出由愛寵柴犬Kabosu表情製成的NFT貼圖,僅僅一枚的「Angry Doge(生氣狗狗)」NFT,最後拍出400萬美元高價,部分所得捐給慈善機構。

去年底cuddle.me平台也順勢推出3000件、共8個品種的狗哥NFT貼圖,在網路上公開競價,言明其中50%的收益,日後將撥作Impact Fund基金,用於幫助推動與動物相關的醫學研究、捐助保護動物組織及收容所等用途。但此模式是否真能成功,仍有待觀察。

元宇宙概念結合公益

而英國的Greener DAO動物NFT,則是由英國一位不到30歲的優秀科學家、旅行交友App「Blay」創辦人CJ Chiang,和友人David Wang,結合新銳藝術家林佩君手繪卡片後合力推出。

Greener DAO同樣是以「真實世界動物稀有度」,決定野生動物NFT的發售數量,並依照聯合國瀕臨絕種動物標準分成4個等級。換句話說,真實世界愈瀕危的動物,發行的NFT數量就愈稀少。

這項NFT在今年2月10日,使用以太坊節省能源Solana鏈發行後,創新的手法,吸引不少年輕族群注意,在購買贊助之餘,也同時關注不同物種的存續問題。

依瀕絕程度分4級發卡

CJ Chiang舉例,如巴里島巽他虎,屬於第1級的「極危」動物,因此只有5張NFT,至於很多人喜歡的獵豹,屬於第2級的「瀕危」,因此有10張NFT,目前規畫第一波共發行68種動物,總計6045張NFT。

當某個動物的NFT全部被喚醒鑄造(售罄)時,Greener DAO就會創造一隻3D動物存留在元宇宙中,舉例來說,當10張獵豹NFT全都被鑄造後,Greener DAO就會在元宇宙創造一隻3D獵豹,喚醒人們對此種瀕危動物的重視。

取得與地球約會資格

Greener Dao所發行的全球瀕臨絕種野生動物NFT,希望結合公益、保育、教育以及科技的應用,以70年代流行的「像素藝術」(Pixel Art)風格,將這套NFT轉變為永存的經典,喚醒群眾對環境、生態保育的關懷。

此外,凡擁有Greener DAO的NFT,就能參與組織決策,包含80%資金運用方式,並可參加Greener DAO全球活動,第一場是今年4月2日「地球日」舉行的「與地球約會趴」,將由200位NFT預售持有者取得參加資格。

台灣發行NFT 拯救瀕危5寶

在發行動保NFT上,台灣不落人後,目前已有不同團隊發行兩種動保NFT,幫助台灣瀕危動物,達到動保公益的效果。

由台灣團隊發起的鯨頭鸛幣($SHBL),如今是Solana區塊鏈上的一種迷因幣(虛擬貨幣),由於發起團隊非常喜愛動物與自然,希望能藉由虛擬貨幣的力量,讓各種有生存危機的物種,與整個生態環境的議題,能夠獲得關注,讓區塊鏈能對世界有更多貢獻,而不單純只是炒幣價。

去年12月,該團隊發行了5款台灣保育動物NFT,包括歐亞水獺、台灣黑熊、中華白海豚、台灣狐蝠及特別版的台灣石虎。

該團隊表示,限量版NFT售罄後,將扣除手續費,把一半收入轉成法幣(相當於實體貨幣),捐給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台灣石虎保育協會、野灣、野生動物急救站、台灣鯨豚協會等非營利組織,詳細的收支報告與具體數字,都可以到台灣野生動物保育日的「錢包」查看。

而全球永續創新設計育成協會GSIEDA,繼以540媽祖做成台灣第一個進入NFT的傳統神明之後,再以台灣瀕危動物石虎、綠蠵龜、台灣帝雉、歐亞水獺為NFT主角,所得將直接導入永續教育項目研發、展覽,或是環境保護推廣活動等規畫,貢獻及保護台灣的稀有動物。

小百科

什麼是NFT?

NFT(Non-Fungible Token)直譯為「不可替代的貨幣」,和比特幣、以太幣等加密貨幣相同,都是區塊鏈應用技術的「虛擬產品」,兩者的差異在於,每一「枚」比特幣都是等值(可替代)的,但每個項目的NFT卻是單獨(或限量)存在的,因此NFT的擁有者,通常購買後會加入同一社群,在社群中與其他擁有者,交流訊息或交換資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