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海慈航】尋聲救苦觀世音菩薩 |2022.03.13 語音朗讀 1222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觀音崇拜最初的形式是供奉觀音造像或畫像。圖/世界佛教美術圖典提供 文/本報綜合報導 「觀音」(梵文Avalokiteśvara),又稱觀世音、觀自在、光世音、高王觀世音等,是中國佛教最重要的信仰之一。從佛經譯傳的角度看,觀音信仰幾乎是與彌陀淨土信仰同時傳入中土。早在三國曹魏康僧鎧所譯《無量壽經》中已經出現觀世音的名號,「阿難白佛:彼二菩薩,其號云何?佛言:一名觀世音;二名大勢至。此二菩薩,於是國土修菩薩行,命終轉化,生彼佛國。」觀音菩薩神力救苦西晉竺法護所譯《光讚經》、《正法華經》中,則將觀世音譯作「光世音」。其中,所譯〈光世音普門品第二十三〉應該是中土最早有系統地介紹觀音菩薩的譯經,「若人犯罪若無有罪,若為惡人縣官所錄,縛束其身,杻械在體,若枷鎖之,閉在牢獄,拷治苦毒。一心自歸,稱光世音名號,疾得解脫,開獄門出無能拘制,故名光世音。」因此被視為是最早介紹觀音菩薩神力的一部經典。 觀音菩薩尋聲救苦,慈悲救度苦難眾生。圖/世界佛教美術圖典提供西晉末十六國時期後秦鳩摩羅什所譯《妙法蓮華經》,則譯為《觀世音》,且更系統地描繪觀世音菩薩,其中《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詳細描述了觀世音菩薩的種種威神力: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假使黑風吹其船舫,飄墜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以是因緣,名觀世音。經中描述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的種種神力,強調只要恭敬持念觀世音菩薩名號、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將會得無量無邊福德之利。在《妙法蓮華經》中,提到觀世音菩薩名號有41處之多,而提到未來佛彌勒名號29次,提到西方阿彌陀佛名號僅3次。由此可見,《妙法蓮華經》對於觀世音信仰的重視程度,正是這部《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為中國的觀音信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觀音信仰幾乎與彌陀淨土信仰同時傳入中土。圖/世界佛教美術圖典提供寺院觀音安奉何處觀音崇拜最初的形式是供奉觀音造像,或張掛觀音畫像。在元魏時代有孫敬德造觀音金像之事,又如「晉太元中,北彭城有一人,被枉作賊。本供養觀世音金像,恆帶頸髮中。後出受刑,愈益存念,於是下手刀即折,輒聞金聲,三遍易刀,頸終無異。」這是禮懺形式的觀音造像。隋代對觀音的崇拜,仍然是以禮懺觀音畫像或造像為主要形式。但是,在莫高窟第420窟隋代所繪〈法華經變圖〉的《觀音普門品》中,已經出現觀音菩薩伸手營救落水人的畫面,反映了隋代的觀音信仰開始普及。從史料中觀察,自南北朝至隋代,似乎沒有見到觀音殿、觀音閣等建築的設置。這種情況一直到唐代才有所改觀,《唐會要》中提到長安城中的名寺吉龍寺一度稱為「觀音寺」:「青龍寺,新昌坊。本隋廢靈感寺,龍朔二年,新城公主奏立為觀音寺,景雲二年改名。」唐代衡山南嶽則有「觀音台」,據《大宋高僧傳》中〈唐南嶽觀音台懷讓傳〉提到,「能公大事緣畢,讓乃躋衡嶽,止於觀音台。時有僧玄至拘刑獄,舉念願讓師救護,讓早知而勉之,其僧脫難,云是『救苦觀音』,得斯號也亦由此焉。」這座觀音台究竟是一座建築物,還是一座寺院名稱,不得而知。唐文宗時,因為在蛤中見到觀音菩薩形像,曾「敕天下寺院各立觀音像」。至於天下寺院中所立觀音像,是否有對應的專門殿堂並未提及。 水月觀音。圖/慧昭法師觀音菩薩殿堂建造沿革晚唐的寺院中,推測已經有「觀音院」的設置,如《大宋高僧傳》中〈唐杭州龍泉院文喜傳〉提到:「(唐)成通壬午歲,至豫章觀音院,見仰山,喜於言下了其心契,仰山令典常住。」據《大宋高僧傳‧卷七》載,五代後唐杭州龍興寺中亦有觀音院,這很可能是唐代就設置的一座觀音院。五代時還有一般信士起建觀音院提供僧人起居,例如《大宋高僧傳》載:「自鳩聚檀嚫,前後飯僧三十萬。天雄軍戴、張、郭三家同建觀音院,命居之。」唐代寺院是否已經有後世寺院中常見的觀音殿、觀音閣的設置呢?從現有文獻中,還無法十分肯定。據清代王琦所撰《李太白集注》:「吳天章雯說,薊州獨樂寺觀音閣,凡三層,其額乃李太白書(居易錄)。」將現存遼代所建獨樂寺觀音閣上的匾額題字歸在唐代李白的名下,其匾額本身的真偽姑且不論,從現有資料來看,並不能證明在唐代時期,這座寺院中就已經設置觀音閣。但是,在宋代的文獻中,有關觀音閣的記錄就十分常見。如宋人葛勝仲撰《丹陽集》中有「湖州烏程縣烏墩鎮普靜寺觀音閣銘」,其中所記:「車溪佛剎,普靜最稱巨麗,而西廡觀音閣,尤宏傑。」宋人周必大撰《文忠集》,記「無相院有觀音閣,對峰巒數重。」宋代無論是在寺院中,或是在市井廛裡之中,都開始建造觀音閣,這說明觀音菩薩信仰在宋代的影響程度。現存遼代所建薊縣獨樂寺的觀音閣,無論從史料的角度,還是從實際建築遺存的形式,都堪稱最早的一座觀音閣建築。 天津薊縣獨樂寺觀音閣堪稱最早的觀音閣建築。圖/世界佛教美術圖典提供 前一篇文章 三千大千世界有多大? 下一篇文章 吳哥有廟必有塔 熱門新聞 01【植感時光】天堂之果 紅豔刺寶木鱉果 2025.07.2702泰柬衝突升溫 釀12死 31傷2025.07.2503男孩個性衝動 與睪固酮有關2025.07.2604人生是過客 相遇皆因緣2025.07.2705呼吸 蘊藏身心能量2025.07.2706【紅塵禪煙】彼岸2025.07.2707落葉與離層部位2025.07.2508一次失敗的經驗2025.07.2509林聰明行三好淨三業新書發表 推動三好願景2025.07.2610庭院不除草 吸引鳥兒回來築巢2025.07.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星雲大師一筆字 書法字源善友太子入海取如意珠千年古寺 藏壁畫清明上河圖【花開見佛】大雄寶蓋 佛陀拈花【彩繪曼妙】千年壁畫 樂舞飛躍 作者其他文章面對災厄無常 善念可化解與修復天然營養時蔬料理當義工 可延緩老化創意處方箋 滋養心靈活力倍增北韓秀新型驅逐艦艾草可內服外用 有效抗菌淨化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