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哥有廟必有塔 |2022.03.27 語音朗讀 980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吳哥寺廟建築群主要是圍繞塔殿建築而規畫布局。圖/微信佛教建築 文/本報綜合報導關於吳哥寺的佛教資料甚少,現有的研究成果也不多,但從吳哥塔殿建築在寺廟中的布局探討及其宗教意義,是個有趣的話題。塔殿的原型是印度的支提(Chaitya),與僧人居住靜修的毗呵羅(Vihara)相應,在印度還有一種供僧徒聚集、做佛事並建有佛塔的「塔廟」建築,稱為「支提(Chaitya)」。因其中的佛塔不保存舍利,所以不稱「窣堵坡」,而同樣稱之為「支提」或「支提堂」。 吳哥王朝早期建造的廟宇大多為廟山式建築。圖/微信佛教建築有廟必有塔建築群東南亞各地相當於支提堂的建築包括爪哇的坎蒂(Candi)、佔婆(今越南)的卡蘭(Kalan)、泰國的普朗(Phra-prang)以及柬埔寨的塔殿(Prasat)。高棉語中的塔殿「Prasat」源自梵文Prasada,其意為虔誠的奉獻,後來指奉獻給神的宮殿。Prasat一詞在高棉語中也引申為寺廟,如Prasat Ta Keo(茶膠寺)、Prasat Bakong(巴空寺)等,說明了有廟必就有塔。吳哥寺廟建築組群主要是圍繞塔殿建築而規畫布局的,不同的寺廟塔殿的數量、位置、尺度以及供奉的神祗都不一樣。中央塔殿供奉著寺廟主要的神,常以神像或是林迦(Linga)的形式出現,因其巨大的體量和占據中央位置而顯示出優越性;其他塔殿,或分布在須彌壇其他層上,或在圍牆內部周邊的位置,供奉著次要的神或者主神的其他化身。在廟山寺中,須彌壇頂層單獨塔殿和中心、四隅梅花狀佈置五座塔殿的兩種形式下變換。而平地寺廟中,有些寺廟為獨塔,有些寺廟須彌台上單數的塔殿一字排開,有些寺廟須彌台上六座塔殿分兩排排列。平地寺廟更多的是家廟,供奉的一般都是國王的父母及祖先。 吳哥石塔外壁雕刻著各種神、佛、神獸怪物的圖像。圖/微信佛教建築塔殿數量宗教象徵十世紀末以來,寺廟院落內塔殿數量的逐漸減少,而且位置也變得相對固定,都系統地將塔殿布置在寺廟各庭院,以及須彌壇的角部和軸線上與寺廟庭院圍牆交界處的寺門上,即寺廟四維及四隅的位置,塔殿突顯寺廟布局的主要軸線。每座塔殿一般僅供奉單獨的神祇,若是三座塔殿則象徵婆羅門教的溼婆、毘溼奴和梵天,或是佛教的三位一體。廟山建築中須彌壇頂層的五塔,則可能是溼婆Sadaciva的五個化身。寺廟中塔殿的數量都是有其象徵意義,八座塔也經常出現,特別是在信奉溼婆的寺廟,八意味著溼婆以八個林迦的形式成對布置於主要軸線兩側。巴空寺八座塔殿圍繞著廟山的底部,東梅奔寺八座塔占據著第二層,儘管在比粒寺的碑文上提到有八種形式的神的雕像,但是寺廟中並沒有找到。數目四或是八明顯象徵著主要方向:中心和四隅,這些方向在亞洲具有重要意義。在宇宙空間中定位寺廟,準確定位東南西北方的神,以及各神守衛的職權和他們的位置等。十世紀以來,在巴空寺須彌壇第四層、巴肯山寺須彌壇的每一層、貢開的Prasat Thom第一層圍牆的四角處(三座塔點一組)、比粒寺須彌壇第一層上都發現了十二座塔殿。「十二」這個數有不同的含義,如黃道十二宮是十二個標記,在天文方面的意義則是指月亮的周期。 塔座數目四或八象徵中心和四隅的主要方向。圖/微信佛教建築歷經五百年 吳哥建築舉世罕見吳哥宗教建築基本形式有塔殿和廟山兩種,後來又增加了藏經殿、樓門、僧房、迴廊、甬道等建築。吳哥的佛塔,從一開始就沒有按照印度佛塔的形式,而是在吸收外來建築形式的基礎上融合本土傳統,形成具有高棉民族特色的建築形式,但其功能仍然是具有陵墓性質的祭祀建築。廟山是在高基座上建塔,外觀呈截頂金字塔形的山形建築,吳哥王朝早期建造的廟宇大多為廟山式建築,而且選擇建在山頂上,如巴肯寺等。在吳哥,迄今仍隨處都可見到七頭蛇的石雕。納加崇拜從婆羅門教的崇拜成為佛教的護法,這是據說有一次釋迦牟尼在講經,遇上下雨,納加便爬到佛陀頭上遮雨。後來柬埔寨的佛陀塑像或雕像,頭上有五頭或七頭的納加。 吳哥石塔外壁雕刻著各種圖像。圖/微信佛教建築吳哥時期的高棉人展示了在遼闊地域上,將寬廣空間和大尺度建築布局緊密結合的高超技能。由無數民眾建成的宏偉宗教建築不僅體現了對神靈的敬畏,也體現了國王憑藉神化而對民眾的強權統治。在歷史發展進程中,吳哥城經歷了四種形式的變化:一是十世紀的「巴肯城」;二是十一世紀中葉的「巴揚」;三是十二世紀中葉的「吳哥窟」;四是十二世紀末的「吳哥城」,最終形成灌溉系統覆蓋,及以神廟為中心的吳哥城。吳哥建築經前後經五百多年的經營,吳哥共有大小建築物六百多座,散布在約四十五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其中許多神廟寶塔,都用巨大的石塊壘砌而成,但嚴絲合縫,刀片不入;石料大多為朱色砂岩,有的巨石重達八噸。石塔外壁雕刻著各種神、佛、神獸怪物的圖像,寺內迴廊的殿柱上則全是浮雕,宏偉壯觀,舉世罕見。 廟山建築須彌壇頂層五塔,可能是溼婆神的五個化身。圖/微信佛教建築 前一篇文章 【苦海慈航】尋聲救苦觀世音菩薩 下一篇文章 歷代羅漢畫像流變 熱門新聞 01【植感時光】天堂之果 紅豔刺寶木鱉果 2025.07.2702人生是過客 相遇皆因緣2025.07.2703呼吸 蘊藏身心能量2025.07.2704【紅塵禪煙】彼岸2025.07.2705水域藥物汙染 鮭魚出現冒險行為2025.07.2706庭院不除草 吸引鳥兒回來築巢2025.07.2707薑黃抗發炎保護大腦 清自由基防智力退化2025.07.2908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談禪 6-12025.07.2909南區佛光金剛知賓 打造一流佛光品牌2025.07.2810淨業林念佛 新加坡信眾回佛光山精進2025.07.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星雲大師一筆字 書法字源善友太子入海取如意珠千年古寺 藏壁畫清明上河圖【花開見佛】大雄寶蓋 佛陀拈花【彩繪曼妙】千年壁畫 樂舞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