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在甫離學校或退伍時,由於準備不及或謀職資訊欠缺,一時之間有時候找不到工作。這情況通常叫作「摩擦性失業」。雖然現在網路發達,資訊的流通大有改進,但還是難以完全避免摩擦性失業的發生。年輕朋友首先要瞭解的事:第一份工作往往是最難找到的工作。因此,在首次求職的過程中,不必操之過急,不妨利用這段時間,來做更好的準備。
首先,資訊的蒐集是相當關鍵的。上網從就業媒合公司去找工作,是一個很有效率的途徑,因此資訊能力是必不可缺的。但也不要忘記多和同儕聲氣相通,或與親朋好友保持聯繫。畢竟,學術研究發現,許多的工作機會仍然是透過所謂人際關係的這種「非正式管道」而獲得,雖然傳統,但是有效。
其次,對就業趨勢的分析是極為重要的。現今知識經濟的年代,產業輪替的速度非常的快,就業形態的轉變也比過去加速很多。甚至在這個所謂「後現代社會」,連就業的基本定義與形態都跟過去不同。如果對於就業趨勢掌握不正確,說不定還會在「摩擦性失業」之上再加上「入錯行」或「學非所用」的「結構性失業」,找工作就更困難、要費更多的時間。
此外,某些基本能力也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加強。例如外語能力的加強在國際化的年代是絕對不會白費功夫的。職場的致勝秘訣也必須掌握。這些學校不怎麼教的應對進退、衣著、乃至於電話禮儀、人際關係互動與EQ培養,也都是在找到工作之後能否順利開展事業的重要條件。這些學習的機會,可以從勞委會、救國團,乃至於網路中獲得,關鍵在於要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情,掌握每一個充實自己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