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研究院發現,健保十年發揮功能,國人平均餘命延長了,台北市民活得最長,台東縣最低,研究者分析指出,造成北市、東縣平均餘命差異的原因,和民眾抽菸、喝酒、意外等健康習慣與生活型態有關,東縣有害生活習慣盛行率高出北市甚多,因此造成差異。
該研究主張提高菸品健康捐,以促進全體國民健康。哥倫布一四九二年到了美洲,土著贈送水果、木矛和乾菸葉,哥倫布當下扔掉菸葉,但夥伴染上癮,並帶回歐洲迅速蔓延,英國國王詹姆士一世在一六○四年眼見菸害嚴重,乃下詔痛責菸草是惡習,要求國人戒菸。
喜好吞雲吐霧的人愛說:「飯後一根菸,快活似神仙。」其實不然。世界衛生組織稱上世紀全球死於菸害的達一億人,是頭號殺手,並預估如果不遏止,到了本世紀末,將有十億人要死於菸霧中。
愛爾蘭在二○○四年禁止公共場所抽菸,法國隨勢禁止咖啡廳抽菸
;美國則由加州在一九九八年打響第一砲,許多州跟進。目前就剩中國、印度和開發中國家菸霧瀰漫。
國際有心人士組成菸草管制公約,已有包括台灣在內的超過一百五十個國家批准,他們相約致力管制公共場合抽菸,旨在防治公衛災難,重要策略有先在公共場合禁絕抽菸,癮君子未必全然明白菸害的致命性,必須大力宣導,及提高香菸售價,以價制量。
其中以提高售價最快速有效。據估算,售價提高一成,在富有國家消費可以減少百分之四,在貧窮國家更可減少百分之八,而且消費雖減少,但菸稅總收入卻增加;因此 斷言,售價如果提高七成,全球菸害死亡案例可減少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研究也預估,國內菸捐如果提高至一百元,每年可少死一萬人。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加州大學的兩名教授提出研究報告指出,菸客在吞雲吐霧時,潛意識裡一直有戒菸的念頭,抬高售價等同鼓勵戒菸
;窮人對價格的敏感度本來就高,提高售價他們大都會從「善」如流。菸害如果以金錢量化,兩位學者估算,一般菸客每包煙所分攤的健康損失是三十五美元,極為可觀。
抽菸非但嚴重危害自己健康,二手菸也危及旁人健康,菸客繳健康捐襄助健保,屬合理、合情之舉,台灣調高菸品健康捐後,對健保財務不無小補,建議有關單位再著手調高健康捐,並加強取締走私,以保障人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