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南訊】舞蹈家廖末喜舞而優則編、導,熱愛故鄉府城文化的她,近年不斷將傳統民俗融入舞蹈,透過指導舞技讓年輕舞者感受風俗民情,形成另類傳承。她取材府城作家葉石濤作品「紅鞋子」,製成「洄游舞集」,吸引多名新銳舞者參與,預計五月上演。
六十四歲廖末喜回憶,從小就對舞蹈有熱情,時常隨著音樂起舞,穿著運動鞋模仿舞者的動作、姿勢。讀初中時,導師認為天份佳,主動提供舞鞋,並向家長建議參加舞蹈班、磨練舞技。同年她也替學校舞蹈團編排舞碼,成為生平第一個創作。
她持續學舞數年,大學認識另一半,頻頻問她「可不可以不要再露大腿了」,才讓她慢慢將興趣轉為歌唱。十多年前,孩子長大成人,她重拾熱情,專任舞蹈編、導,成立舞蹈劇場。
她擅長以文學、傳統民俗入舞,包含詩作、小說等項目,且多挑選府城作家的作品,她認為創作泉源應「從自己的家鄉出發」,融合親身的體驗,讓觀眾能夠重新認識府城。
平均三十歲出頭的年輕舞者看到取材自短篇小說「紅鞋子」的新作,小說背景雖然是以府城為主,但書中所提到的石精臼、竹仔巷等早期的路段卻讓人感到陌生。
廖末喜笑著說,要先了解舞的意義才能結合情感跳出動人的舞技,藉著向舞者講解府城的發展史,也讓年輕人更了解故鄉的歷史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