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室求賢訪逐臣,
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
不問蒼生問鬼神。
酖酖李商隱〈賈生〉
這裡的「宣室求賢」,指的是天子,也就是西漢文帝,賈生就是西漢時代有名的才子謀臣賈誼。
賈誼是西漢前期的傑出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學家,二十一歲召為博士,一年內,又遷升太中大夫。他主張改革政制,初時頗得漢文帝的賞識,後卻鬱鬱自傷以終,死時不過三十三歲。然而正如唐朝詩人李商隱詩中所言:「賈生才調更無倫」,少年有成的賈誼,雖一生幾度沉浮宦海,未登公卿,他的文學思想地位卻足名列史冊。為此,宋朝王安石為賈誼一生下了最好的注腳:「一時謀議略施行,誰道君王薄賈生?爵位自高言盡廢,古來何啻萬公卿!」
賈誼生於漢高祖七年〈西元前二○○〉河南洛陽人,少時即博覽群書、諸子百家,《漢書》上說賈誼「以能誦詩書屬文稱於郡中」,當時的賈誼不過十八歲,因能誦詩、書、撰寫文章獲得河南郡守吳公的賞識而向文帝推荐,漢文帝任命賈誼為博士,「博士」是皇帝備詢官員,賈誼是博士當中最年輕的,年輕有為的賈誼往往能在文帝提問時,議論他人想說而說不出來的想法,不但老先生們大為折服,漢文帝更是破格擢升他為「太中大夫」(比博士更高級的談論政事的官員)賈誼當時才二十一歲。
由於漢文帝對賈誼的學問立論十分欣賞,想讓賈誼登上公卿之位委以重任,不想卻招徠權貴大臣們的嫉恨,其中猶以周勃、灌嬰等人為最,他們跟隨高祖劉邦東征西討、戰功顯赫,得以封侯拜相、位高權重。賈誼以學識淵博思想革新展露頭角,使他們大感威脅,對文帝稱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文帝因而疏遠了賈誼。
讓賈誼懷才不遇的阻力還有來自朝廷的佞臣鄧通,鄧通是得意於文帝前的典型小人,專事逢迎阿諛諂上,他在文帝面前和著一班權貴詆毀賈誼,文帝於是將賈誼貶至長沙,離京師數千里之遙的長沙地處南方、交通十分不便。
賈誼滿腹經綸、才學卓絕,如今受讒遭貶,報效無門,心中悲憤唯有寄情於國是文章了,所以雖然遭文帝疏遠貶職於長沙,朝廷中若有大事,仍舊積極上疏提供建議。如文帝允許鄧通自行鑄錢,致使「鄧氏錢」遍布天下而幣制混亂,賈誼上書文帝〈諫鑄錢疏〉即是一例。
文帝雖然沒有採納賈誼的意見禁止鄧通私下鑄錢,然而他對賈誼的學識終究是信服的,漢文帝七年,因思念賈誼,文帝又將他召回長安城,在未央宮祭神的宣室接見了他,原以為文帝是要問天下蒼生大計,不想教文帝讓出前座、興味盎然的只是鬼神之事而已。
饒是如此,同年,賈誼又上了〈治安策〉(又叫〈陳政事疏〉),賈誼在上書中切中政治、經濟、軍事等時弊,對商人的經濟力量與北方匈奴問題多有精闢論點。許多見解後受晁錯、漢武帝等遵循實施,漢武帝甚至實行了賈誼「中央統一鑄錢」、「進行匈奴戰爭,消除和親政策」等主張。
賈誼的一生雖短暫而璀璨,然對西漢王朝的長治久安,乃至歷史上政治文學等,貢獻都是不可磨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