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大腸癌已經排名國人死亡率第三位,雖然目前已經有很好的篩檢工具,但是醫師認定清腸時機的重要,若清腸不良,容易錯過大腸腫瘤。醫師指出,當日喝清腸藥的效果,遠優於前一日喝。
台大醫院內科教授、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邱瀚模表示,一般大腸瘜肉突出表面,但是凹陷型早期大腸癌或凹陷型大腸腫瘤,並非隆起型病兆,很難被診斷出。近年台灣發現多例種病兆,進展的速度,比隆起型病灶快速,惡性度也高,這類病灶不僅發生在有家族史,也發生曾罹患大腸癌的人身上,也在一般無症狀,且無特殊危險因子者身上發現。
他說,因為發現不易,如果清腸不良,幾乎沒有機會發現,或錯過診斷這種病灶的機會,約九成以上當日清腸者清腸效果好;而前晚清腸者,清腸狀況良好的比率則僅七成。
醫師也表示,清腸良好與不良好,腸癌病灶發現的機率,可相差到零點九顆,如果以二○○四年以來七十萬人接受過衛生署糞便潛血篩檢估算,百分之四的人糞便潛血陽性,約七成進一步做大腸鏡計算,如果皆在前晚清腸,估計約有六千多顆大腸癌病灶被忽略。
邱瀚模也提到,除了清腸,篩檢工具也很重要,例如先進的窄頻影像技術,可以將內視鏡下區分腫瘤性瘜肉與非腫瘤瘜肉的診斷準確率,從百分之七十提升到百分之九十,若再搭配染色內視鏡與放大內視鏡的運用,可以正確區別有無癌化、癌化程度或癌病灶侵入深度,對於醫師決定採大腸鏡切除或外科手術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