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孕期補充魚類,有益胎兒生長,但若吃到遭到環境污染的魚類,可能提高流產、胎兒發育不全的比率。
一名三十二歲的孕婦,連續兩胎生產都不順利,第一胎懷孕後流產,第二胎小孩則罹患自閉症,醫師探究其可能的危險因子,發現這名孕婦原本不愛吃魚,可是因聽說吃魚對小孩智力發育很有幫助,加上先生很喜歡吃生魚片,因此懷孕期間,每兩天就和先生去吃生魚片。
新光醫院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表示,多吃魚的確對小孩發育很有幫助,懷孕前三個月吃魚,可以提升小孩智力,孕婦也比較不容易流產,更有助降低小孩過敏的可能,前題是所吃的魚要衛生安全。
他說,環境污染下,許多環境毒素會殘留魚類體內,包括多菉聯苯、戴奧辛、甲基汞。生魚片常用的魚類是沙魚、旗魚、黑鮪魚等,都是甲基汞殘留量,比其他魚高的種類,而多菉聯苯已經有研究證明可能導致流產比率提高。
醫師也提到,現今環境中,魚受到水質、養殖方式影響,體內多帶有抗生素、重金屬,急性會導致中毒,長期累積可能致癌,對孕婦來說會增加早期流產、畸形兒的比率。
除了魚類,其他的肉類或加工食品的防腐劑,也影響民眾健康。一名四年級女生愛吃雞皮,也愛吃速食,因胸部成長快速而就醫,醫師認為是性早熟,進行腦下垂體、卵巢檢查皆沒問題,因此懷疑是飲食造成,要求患者不要再吃雞皮,兩個月後小女孩的胸部明顯消失,四個月後回復到應有的大小。
江守山說,這明顯是雞肉施打生長激素,蓄積雞皮,才導致女孩胸部異常發達。他提醒民眾,少吃加工食品,魚類肝臟,及魚頭、魚皮等富含脂肪的部位;雞肉除選擇優良廠商,也儘量別吃雞皮、內臟、雞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