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自然生殖科技的運用,可分為不孕症、家庭計畫、婦科手術、婦科生殖功能、產科應用等幾個部分,而目前在台灣,則主要運用在不孕症的治療。
在自然情況下結婚的夫妻,應能順利產子。會發生不孕,則是「器官」或是「功能」的問題所引起,應該先找出原因,才能對症下藥,尋求治療的方法,自然生殖科技就能提供這樣的服務。
若檢查出來不孕的原因,是屬於「器官」上的問題,建議以自然生殖科技的顯微手術,治療好器官上的問題,讓器官恢復正常。再以自然生殖科技的外陰黏液記錄,檢測「功能」上的問題。
如果外陰黏液記錄顯示,黃體期少於九天或是有經前出血的情形,就可能是體內有黃體素不足的狀況,這樣的婦女在懷孕過程中,很容易會出現早產或流產的現象,也不容易懷孕。
如果是記錄上,出現子宮頸黏液期少於四天,甚至完全沒有黏液,病患很容易因精子無法通過子宮頸而造成不孕,同時,由整個黏液周期的狀況,也可看出排卵情況好不好及何時排卵,除了針對「功能」上的各種問題,做藥物或荷爾蒙的治療不孕的難題外。相反的,在另一方面,對已生兒育女而不想懷孕的婦女而言,外陰黏液記錄則可用來避孕。
此外,婦女亦可用自然生殖科技,監測身體健康狀況,早期發現乳癌、子宮頸癌、卵巢瘤、骨質疏鬆及其他婦科疾病。例如有百分之八十的乳癌病人,不同月份的黃體期,長短差距大於四天以上,當外陰記錄出現黃體期,忽長忽短的情形,很可能就是身體罹患乳癌的警訊。因此,以自然生殖科技的臨床運用範圍而言,從初經到停經的婦女,都可以是自然生殖科技造福的對象。
(本文作者為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婦產科醫師 張正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