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水石橋碑 在河北南和縣城北郊東韓村,隋開皇十一年立,陰文棣書碑文記載隋代澧水河泛濫成災和修橋洩洪的史實,有研究價值。
一行遺跡 在浙江天台山國清寺外豐干橋側有石碑一方,上書「一行到此水西流」,記錄了唐代高僧一行當年到國清寺時適逢山洪暴發、澗水西流的情況。
南明山 在浙江麗水城南郊,山上的高陽洞中多古人題刻。其中有記錄南宋時當地兩次水災的長篇題刻,是研究水文的珍貴資料。
孫叔敖祠 在安徽壽縣城南三十公里安豐塘北端,是為紀念春秋時孫叔敖修安豐塘而建的。祠內《重修安豐塘記》對研究古代水利設施建設有重要意義。
二王廟 在四川都江堰市的玉壘山,是為紀念李冰父子而建,廟內石壁上有歷代治水格言碑刻:「深淘灘,低作堰」、「遇彎截角,逢正抽心」等。
花橋 在廣西桂林市小東江和靈劍江合流處,長一七二公尺,為七孔旱橋。在橋東側天柱石上有古代水文資料二則,對研究桂林水情有重要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