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孔子「不」的哲學

高安澤 |2008.02.25
432觀看次
字級



顏淵問仁?孔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許慎《說文》:「禮,屨也,事神致福也。」荀子曰:「禮者,養也。五味養口,椒蘭養鼻,雕鏤養目,鐘鼓養耳,房床養體。」《禮記.仲尼燕居》:「子曰:禮也者,理也、樂也、節也。君子無理不動,無節不作。」非與勿都是不的意思,不合乎理,可以不作。

宋程明道《四箴》云:「祝:心兮本虛,應物無跡,視為之則,克己復禮,久而誠矣。聽:人有秉彝,本乎天性,知止有定,閑邪存誠,非禮勿聽。言:人心之動,因言以宣,興戎出好,吉凶榮辱,惟其所召;非法不道,欽哉訓辭。動:哲人知幾,誠之於思;志士勵行,守之於為;順理則裕,從欲惟危;造次克念,戰兢自持;習與性成,聖賢同歸。」

程明道另有〈顏樂亭銘〉寫到:「有孔之遇,有顏之生,聖以道化,賢以學行。」盛讚孔顏的非勿哲學。

視與聽是輸入,言與動是輸出。目不能不視,但非理可視而不見。耳不能不聽,但非理可聽而不聞。

《四書論語.述而篇》:「子不語,怪力亂神。」謝良佐注:「聖人語常不語怪,語德不語力,語治不語亂,語人不語神。」手足不能不動,但要合乎理,而從容不迫去行。

孔子「不」的哲學,先排除視與聽不良的輸入,再思慮不必要的言與動的行為輸出。人人能如此,將可免除些錯誤,方可事可合理,而心安幸福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