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棋王 悠遊科學與文學的張系國 郭筱庭/文 圖/本報資照片 |2008.02.23 語音朗讀 264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研究科學的張系國,人雖長住國外,但關心民族的心,在小說中表現無遺。他不但自己寫,並不遺餘力鼓吹科幻小說。他的小說長於思想,饒有知性;語言豐富而活潑;並具時代性與社會感。身兼作家與科學家雙重身分,張系國跨足科技、哲學、文學等領域,但最傾心的還是文學,他曾說,未來希望自己的墓誌銘上的身分是「小說家」。 許多人聽到「科幻小說」就會先想到倪匡以及他筆下著名的「衛斯里系列」,而不同於倪匡筆下以想像力為主軸的風格,張系國則以現實科技為基礎,以社會探討為表現手法,將他對社會國家以及「人」的情感,寄託在科幻小說的世界。個性鮮明爽朗 做事有效率 從與張系國用E-MAIL進行書面訪談開始,明顯地感受到他的做事風格是如此明快確實;在與他聯繫之前,內心充滿了期待也畏懼像這樣的文壇巨匠不知道是怎樣的一個人?這些疑慮,則在與張系國正式進行訪談後,鬆了一口氣。 張系國做事情的態度猶如一陣疾風,每吹過一處必定讓所有事項都安然、妥當、準確地到位,絲毫沒有任何的猶豫、拖延。這樣的性格也表現在他的文學創作上,故事的連接性非常高、情節走向緊湊、不拖泥帶水,讓人開始閱讀,就會捨不得停頓下來,不知不覺就讓人隨著流暢文字的閱讀速度也跟著加快;閱讀張系國的作品時,有種緊鑼密鼓,想立即就將文章閱讀完畢,一次享受閱讀過程美好的暢快之感!(圖說:張系國將珍藏已久的「昨日之怒」手稿贈予交大。 )是科學家還是小說家? 張系國從小對文學就抱有極大的喜好,特別是章回小說;他常感覺只有面對書本的時候,自己才像個人。或因為如此,他經常租一大堆書悶在房間裡看,享受在這片小世界中的寧靜與快樂。19歲初搖筆桿,張系國寫下他對哲學世界的探索,出版了他第一本書 ─《沙德的哲學思想》,這本書是摘譯一本蒂桑所著有關沙德書中哲學思想部分的詮釋。同年,他發表了第一本長篇小說《皮牧師正傳》。此後,大學生涯中,張系國發表了諸多時論雜文。到美國留學之後,張系國亦將留學生迷惘和失落的心情表現在作品《地》當中。 身為一個科學研究者,努力不懈於知識的創造與了解,但他更對「人」懷有情感,懷抱著知識份子的悲憫情懷,譜出一段又一段故事,述說著關於社會民情的種種理解與判別。對於他跨足科學與文學之間的角色,他曾表示,希望自己墓誌銘上的身分是「小說家」。觀察總是比別人多一些台灣的科幻小說,始於六十年代末,當時張系國等人創作了一批質量上乘的作品,有別於以知識宣傳為目的的科普讀物。自1976年起,張系國更致力於科幻小說的發展,及至1984年,張系國為扶植新人,開始主持科幻小說徵文,更在1991年與中國大陸、東南亞多國聯合舉辦「世界華人科幻藝術獎」徵文活動,大力推動華人科幻文學發展不遺餘力!(圖說:張系國新書發表會) 張系國寫小說,對社會的病態、民族危機等著墨最多,他身為科學家,為了解工業帶來的新文明所引發的社會弊病,他觀察的世界總是比一般人多了一些視角,而從他的作品當中也發現,無論是小說、劇本、評論或是小品文,他的觀察和思考也十分遼闊深遠,甚而他也承認自己有些傾向於哲學探討。但讀者也能明確感受到,張系國的作品並未因此變得抽象或玄秘,反之,他的小說作品中極富經驗性、戲劇感,而且也將他簡潔明快的個性表露無遺。自大學時代,張系國在文壇展露頭角以來,小說、評論、散文、翻譯的多重角色,建立了他個人獨特的風格,作品當中非但含括科幻、寓言以及寫實手法,也同樣重視時代的變化與脈動。(圖說:張系國<後排左一>與家人) 他多變的寫作風格則從《遊子魂組曲》可窺探一二。這部代表作跨越十年之長(1973-1984),十二篇當中,每一篇的寫作方式都不盡相同。一方面,書中各篇發表的時期並不相同,而從另一點來看,這種長時間的寫法容易使作品流於刻意,反難以完整傳達作者本意的缺失,在《遊子魂組曲》中卻不見其缺失。重要創作 流淚完成 從《星雲組曲》(1976-1980)到《城:科幻三部曲》(1983-1991),張系國做了一番對藝術的嘗試與探索,兩部作品橫跨十五年,他力圖改變以西方高科技做為科幻故事背景的敘述模式,試將中國傳統文化與科幻加以結合,並且他拒絕以恐怖、怪誕、機關佈景這些刺激消費的手法介入他的作品,盡可能將科幻小說的想像力與人文藝術融合,為東方新文學開創了新的一頁;而他的巔峰代表之作《棋王》(1974-1975),對人性入微的觀察以及對於時代氛圍的呼應,更是表現出文采的獨樹一幟,使他儼然成為台灣科幻文學界的代表人物。 2007年11月,張系國出版了最新中篇小說作品:《衣錦榮歸》。這是大器小說系列五書中最後完成的一部。大器小說系列包括衣、食、住、行、育樂五書。 「食書」《大法師》把唐人街的形形色色人物和餐館故事寫成短篇小說。「住書」《城市獵人》是立體小說,十篇短篇小說寫一棟公寓大樓十家住戶的故事,包括1樓的自助餐廳和2樓的KTV,附錄有樓房紙模型。「行書」《箱子‧跳蚤‧狗》不僅說明怎麼樣才能夠旅行得愉快,也包括有關旅行的散文以及旅行小說兩篇。 「育樂書」《神交俠侶》是一本關於電腦網路的書,包括七篇短篇小說構成的「網際恩仇錄」。「衣書」《衣錦榮歸》是五本書裡唯一的中篇小說。這中篇小說費時四年,算是張系國近年的重要創作,共約五萬字,分九章。張系國說,最後一章,他是流著淚完成的。他的科幻 該硬還是該軟 提起這部大器小說系列,張系國談了很多。他說道:「很久以前就有人宣稱小說已經死亡,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小說其實無所謂死亡不死亡,因為對永恆的藝術而言死亡的問題根本不存在。但是隨著人們閱讀習慣和閱讀方式的改變,小說逐漸不再是普羅大眾的最愛,也不再能反映小市民的心聲。人們寧可看電視或電影、上電腦網路,也不願意閱讀小說。作為一種傳播媒介,小說的確受到其他傳播媒介的威脅。」 「一本小說可以在出版時不暢銷,卻產生持久的影響,並且逐漸擴散到全世界,這是別的傳播媒介所不易做到的。」張系國如是說。「我認為小說並沒有死亡,可是小說必須大器化。大器小說無所不寫、無所不容、無所不器。活的大器小說不僅包括文字,並且包容其他媒體,開拓小說創作的多重空間。」 許多人常認為,張系國是科學出身,寫作的科幻小說就應為強調實質科技的「硬科幻」,而說起以故事或人性為探討的「軟科幻」則認為倪匡方為大家;然實際上,張系國的作品嚴格來看,其實同是「軟科幻」的代表,他雖以現實科技為依據,實質上故事內容所探討的事理,卻是圍繞在於「人」與社會本身,究竟張系國該「硬」還是該「軟」?或許讀者親身體驗後會更有所感。人在他鄉 國事不遠 由於電腦網際網路的發達,近幾年,網路小說市場快速崛起、成長,現在有許多新興作家都是從網路小說起家,經由網路的傳播,可以更快、更廣大地建立讀者群,甚至與讀者能有更便利的互動方式,這樣的市場變革與發展,也相對影響諸多紙筆作家們,開始使用部落格或個人網站發表作品,進而出書。 張系國身為科學研究者,本需常接觸電腦,但他反而不太喜歡經常使用電腦。但由於網際網路的使用發展迅速縮短了彼此之間的實際距離,同時也增加相隔兩地人們往來的互動性。張系國在使用過E-MAIL後,發現E-MAIL的好處和便利,此後也開始願意利用網路來進行一些事情的處理,以及與人連繫事宜、進行交流。於此同時,也開始進行個人網路部落格的經營與分享,在部落格上,將自己的隨心所感、生活中所引發的樂趣、發想、小小的感觸,都分享於大眾。 對於現在台灣的時局趨勢,人雖遠在太平洋的另一端,他仍然保有追蹤新訊的敏銳度在部落格上暢快地評論一番,雖然不多,卻有自己的一套解讀的邏輯思考方式,深具新意。科學、文學 往來無窒礙 在張系國的文章中,不時地會發現,古人以前說過的話、或是成語典故,在在地存於一般的日常生活中,就拿其中一篇〈守株待兔成語新解〉來說,每天的生活上總是會有些不同的地方,試著去發現那些不同之處,其實不難將小樂趣給挖掘出來,就是因為天時、地利、人和,花園裡跑來了一隻野兔,由於野兔的放肆,造成了主人家的困擾,在沒想到最好的解決之道前,主人只能用最不聰明、卻也最有成效的方式去對待問題,就是親自處理─驅趕。等待的過程,時間也跟著一點一滴地流逝,在靈光一閃的片刻,驚覺自己正變成守株待兔典故中的主角。 看完這一篇,不免莞爾,由此可見,張系國的生活態度。事實上,成語的源頭也都是從前人們的生活當中所獲得的經驗、所激發出來觀念,至今多去注意一些週遭的事與物,仍然可以隨處可見、唾手可得!有時張系國也會神來一筆,在部落格上出些題目、謎語,來和網友進行互動、對談,增加生活上的樂趣,也藉著這樣的方式來獲取許多不同的資訊、各式的想法、與新鮮感。 在與張教授簡短的數封信件往來中,很快地便知道,除了他做事方式屬於非常積極的態度之外,也從中得知,他是一個對自己具有高度自信心的人,對於自我所具備的能力,包含處事態度、自我認知與學識,以及時事、電影、人物……等生活層面的剖析、觀感,都表現出特有的自信感和認真度。也正是因為張系國對自己擁有這樣一份自信心,使得他能夠在科學、文學這兩塊不同的領域之中,往來無窒礙、悠遊自得。 前一篇文章 【倪匡文選】《不寄的信》倪匡自序 下一篇文章 【張系國檔案】 熱門新聞 01木衛一火山頻爆發 謎團解開了2025.07.0602【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3培養裁判、經營球隊 日女體大全方位育才2025.07.0404【光影紀事】交大電子所草創時期側寫2025.07.0405【老師的話】 解決煩惱的妙方2025.07.0506【生活智人140】「愛自然」執行董事勞利 展現自然照片的驚人威力2025.07.0507巴西玉米豐收節 如來寺傳揚三好2025.07.0408洛杉磯協會知賓 內外兼修展開服務2025.07.0309陸宣布 啟用W121銜接航線2025.07.0710戴維思 用一萬步希望教養早產雙胞胎2025.07.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