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現場】 為何而讀?

文/陳欣 |2022.03.04
815觀看次
字級

文/陳欣

今年學測國寫題目是「當我打開課本」,剛巧上周國中班的作文課就是帶學生思考:「為什麼要讀書?」畢竟,這麼多孩子早出晚歸求學,卻不知道自己為何而讀,是一件很可惜的事。

討論時,我讓每位學生自己在紙張寫上「為什麼要讀書」或「為什麼不要讀書」,可以泛指全體學生,也可以依據自己的經驗書寫。參與者三十人,二十八位認為要讀書,兩位覺得不要讀書。

要讀書的前幾名原因是:一、讀書可以獲得知識;二、為了找到好工作;三、義務教育,被逼迫的。而不要讀書的學生是覺得,讀書沒有什麼用,只會因表現不好被父母責罵。

討論過程中,不管是要讀書、還是不讀書,我都不直接給予肯定或否定,只是問他們為什麼會這樣想?有趣的是,當學生聽到不同於自己的意見時,就會詢問或反駁對方,甚至要求舉例,一時間七嘴八舌;也有不少學生默默傾聽,寫下筆記或想法。

課堂上,有學生分享讀書帶給他們的壓力和收穫,但也有不少是「照本宣科」,大人說怎樣就怎樣。而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不只一位孩子在私底下告訴我,曾經他們也很喜歡讀書、上學,但自從升上國中、考試變多,父母的要求和指責,讓他們漸漸失去讀書的興趣與熱情。

他們不懂,為什麼原本開心的事情,到後來全變了樣?

面對這樣的回應,我非常心疼。因為,曾經我們都是深陷困惑的一員,也知道這樣的教育體制,帶來的是更多煎熬和親子衝突。

雖然,我們尚無法改變制度,可是能改變觀念和做法: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大人可以多給予一點溫柔;當孩子不聽自己的建議時,我們可以試著多一點耐心,多信任他們、多鼓勵、多傾聽。為人父母非常不易,為人子女也很不容易,那些向我傾吐的孩子們,看似抱怨或不滿的情緒中,更多的是渴求被理解、被認同。

這堂課雖然只有短短兩小時,不少孩子仍無法摸索出自己「為何而讀」,我跟他們說:「不必慌張,因為這問題需要靠好幾天、好幾年才能尋找到,甚至有些人終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讀書的意義。我只是想透過這堂課,在你們心底種下小小的種子,等你們有空閒時,澆點水、晒些陽光,它就會發芽、慢慢茁壯。」

待孩子知道「為何而讀」,動機不同,相信讀書必然大有進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