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助攻下,讓「電子書」成為新的閱讀風潮。
圖/資料照片
【記者曾博群台北報導】疫情助攻讓「電子書」成為新的閱讀風潮。國家圖書館昨日公布數據,去年全國電子書全年借閱冊數高達806萬冊,較2020年大幅成長122.04%。館長曾淑賢表示,圖書館是疫情下民眾最溫暖堅強的心靈補給站,儘管暫時中斷實體服務,但館員仍展現專業積極透過線上虛擬方式,服務不打烊。
去年民眾生活、工作型態改變,利用圖書館的方式也隨之轉換。民眾因防疫減少出入公共場所,使得全年入館人次大幅下降。進入各地公共圖書館次數共5859萬人次,較前一年度減少2110萬人次,降低26.47%;借閱總人次減少330萬人次、降低14.86%。
最愛圖書 被討厭勇氣攻下冠軍
疫情期間圖書館線上服務成長最為顯著,成為防疫期間民眾的首選閱讀資源;全國使用「圖書館網路資源」增加2976萬次(成長5.66%),民眾選擇透過虛擬到館的方式,利用各種圖書館資源來充實自我、學習。
年度讀者最愛圖書由《被討厭的勇氣》和《蔡康永的情商課》攻下排行冠、亞軍,擠下長年來由文學類書籍占據榜首的局面。語言文學類,台灣作家龍應台、蘇世豪與黃春明突破翻譯作品的重圍入榜。翻譯作品則以推理與懸疑小說最吸睛,日本作家東野圭吾就有4冊作品入榜,深受讀者喜愛。
總類排行榜也以日本作家表現最為突出,共有7冊讀書法與筆記法相關的學習書籍入榜;哲學類入榜書籍都是滋潤與治癒心靈的補品,更有5冊圖書入榜年度讀者最愛,值得推薦給廣大的讀者。
應用科學類則是本年度最具「台」味的榜單,14冊本土作品脫穎而出,其中有8冊飲食相關主題圖書入榜,受到民眾關注;社會科學類全民熱衷理財投資,稱霸榜單17個席次,熱門程度前所未有;0至5歲嬰幼兒讀物生活觀察繪本最為熱門;6至11歲學童圖書知識學習漫畫是學生們的最愛。
《靈界的譯者》風靡十年、連年在榜;《哈利波特》與《蔡康永的說話之道》入榜9次;《解憂雜貨店》熱力不減,連8年入榜;《快思慢想》、《正義》、《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則是經典不敗的作品,共入榜7次。
最愛閱讀 苗栗三灣鄉蟬聯8年
歷史名師呂世浩《一場歷史的思辯之旅》連續在榜6年;嚴長壽《在世界地圖上找到自己》、人手一本的《被討厭的勇氣》,共上榜5次;國外翻譯作品是嬰幼兒與學童最愛的讀物,美國知名作家艾瑞.卡爾一舉入榜3冊最具魅力。
在各項閱讀力表現績優城市部分,有11縣市人均擁書冊數超過2冊;其中苗栗三灣鄉民最愛看書,每人年平均借書達18.94冊,連續8年居全國之冠;台東居民最愛上圖書館,每人每年到館3.70次;基隆市9成民眾擁有圖書館借閱證,全國比例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