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復健黃金期 中風仍能行走自如

 |2008.02.22
2549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中風後,我無法自理生活,患了重度憂鬱症,甚至數度自殘…」,曾在外商公司擔任高階主管的管暉吉,昨天行走自如,證明中風患者只要把握復健的黃金期,還有站起來走路的機會。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復健科醫師韓德生指出,中風病人常見的後遺症包括肢體無力、感覺異常、行走困難、無法正常言語,特別是在慢性期出現肌肉痙攣及張力增加,造成肢體變形。尤其天冷時,更會出現痙攣性疼痛,嚴重者影響睡眠及生活品質。

管暉吉提醒其他病友,遵照醫師所訂復健計畫,每天至少做二十分鐘伸展運動,即使是簡單拉筋及關節活動,可避免痙攣更加嚴重,也有助恢復。

管暉吉說,兩年前他在公司的訓練活動中,意外造成右頸椎動脈剝離,半身麻痺,卻因接受血管栓塞治療,導致腦幹點狀出血,從此左半邊軀體癱瘓,身心深受打擊,他併發重度憂鬱症,曾用刀和玻璃割腕和刺胸,企圖了結殘生。

所幸,管暉吉並沒有死,他的太太則拿著家庭合照,勸他接受生病的事實。轉念後,他按時接受物理和藥物治療,從左手臂無法伸直,左腳只能用拖行,需要看護攙扶,慢慢地,從拿三腳拐杖,到使用單隻拐杖,再甩掉任何助行器,而抗憂鬱藥物也由每天十幾顆到只剩一顆半,證實只要努力復健,終有站起來的一天。

韓德生強調,中風急性期後一年內,是復健黃金時期,對於患者常見的肌肉攣縮問題,如今已有肉毒桿菌素注射及口服藥物幫助改善,配合居家穿戴副木,都可讓病患加速復健,病友切勿灰心喪志。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