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去東北角

文/林央敏 |2022.03.02
857觀看次
字級

文/林央敏

我想,一個城巿,如果還有鳥兒可以自由來去的和人同住又願意自動自發的唱歌弄曲,表示這個城巿親善有人性。所以之前當我發現廚房外的窗櫺間有個鳥巢時就讓它繼續留著,我也才知道原來這鳥聲並非只是在屋外短暫棲息的過路鳥所發出的鳴叫,此後三不五時會聽到熟悉的嘎吱啾,我就知道鳥兒沒離開,仍在吟詠快樂頌。但是今天忽然想到,好像很久沒聽到牠們念歌詩了!於是我好奇的上去看看,發現鳥兒已失去蹤跡。心想,這個城巿已變得齷齪,所以妻子和孩子近來常叼念我都沒帶他們去遊玩山水看風景。

是啦,這個的城巿的天好像被撒了一大片悶氣,顯露鬱卒的臉色,住久了會心生鬱悶,所以這個假日,我決定關起書房,開車載家人到更遠的地方,把沒見過的山河大地踅繞一番,讓山抱進風景裡,讓水洗滌心中塵,就可以和山和水相看兩不厭。

天色清爽,沿路往北開去。出門以前,我並未計畫目的地,所以只是一直前進,出城、入市、再出城,將駛入山林或開到海岸都可以,遇到陌生的村落就下車逛逛,這是我心裡的打算。半路上,兒子用埋怨的口氣問:「爸爸,你毋是講要載阮來去 ,哪會無?」我答:「咱今仔就是在 啊!」

繞到台北盆地的北邊,日腳已經走到正中央,進入水返腳之後,路邊的山脈靠攏過來,愈站愈近,漸漸擠在一起,天空愈來愈狹窄,天色愈來愈陰濛,地頭也愈來愈生疏。沿路看得到的村落,每一個都沾黏著山野之美,尤其遠處的山村罩著一層白茫茫的雲霧,彷彿有人把天地當畫布在創造潑墨圖。沒多久,家屋愈來愈多,山腳、山腰、山頂,偎靠馬路的地方都被人扦插了一簇簇高低參差的樓房。

如果整個大台北算是台灣的頭部,那麼這裡應是台灣的額頭。沿路看到一些路標,五堵、六堵、七堵、八堵,再過去就是原名「雞籠」的基隆,走到這裡,我突然想到這些地名該是配合著地勢,到底已經鑽過幾堵山壁或幾座斜立的山?我沒注意算,但想必先民有算過才這樣「號名」,所以可斷定台灣人的祖先不是走海路來開墾東北角,而是從台北盆地進入,所謂「前人種樹,後人歇涼」,先民艱苦流汗所開拓出來的路線,恰好讓後輩的我們得以輕輕鬆鬆驅車來遊覽,這點我一定要講給我的後生、女兒了解,當他們長到懂得感念的時候。

遊覽風景,不可太貪婪,數想一天就要走很多地方,所以我沒向較大的「雞籠」鑽進去,而是故意轉入另一條路,駛向那個我不曾走過的瑞芳,一路來到台灣的北角,在瑞濱「陰陽海」附近的岩岸才停歇,這時已經下午兩點。

小時候在嘉南平原的海邊看海景覺得海很單調,只是一片無邊的水,海浪一波一波想要爬上沙灘,但爬沒幾步就前仆後繼陣亡了。不過東北角的海景不一樣,這裡山海相接,由於山壁陡峭,所以一心一意想爬到岸上的海浪,不是用爬的,而是用跳的,海浪好像盡逞力氣,遠遠就跳過來,可惜腳步、姿勢和準頭都沒抓好,個個碰到山壁都慘叫一聲又淪空落海,聽起來,這角落的海好像特別憤怒,而且都已抱定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在挑戰山,明知會粉身碎骨也不懼憚失志,攻勢一波又一波,然後哀嚎不絕,萬古如斯。不過終究也有一些山崖石壁被海浪大軍打破,崩落海岸,甚至被海征服而坍塌。傳說遠古時候十里外的基隆嶼和東北角的山黏貼在一起,後來中段的山漸漸陸沉陷落,才變成一粒孤懸海外的小島,我想那些陷落水面的陸地就是被大海吞食掉的!

我右邊有一個小海灣,妻子說這個海灣很奇怪,海水一邊青藍、一邊紅黃,而且這兩種水色的界線分明,所以被人稱做「陰陽海」。本性好玄的我,聽到這種繪神繪鬼的奇蹟,當然會格外好奇而細看,果然「陰陽割分曉」,只是我更好奇它的成因,我的觀察是:這個海灣可能較淺,而且較可憐,因為附近有一間老舊的「淘礦」工廠,每天排放的鐵屎礦尿剛好在這裡合流入海,所以那片赭紅的海域就呈現染毒發病的臉色。今日一見,心裡不但不奇怪,反倒生起一陣悲嘆,啊!「陰陽海」,名號取得很對同,原本活跳跳的海,一邊近人則死,另一邊遠人則活。想到這裡,我沒心情繼續「欣賞」,便從另一條山路拐進層巒疊翠之中。

這條山路起先不好走,但爬過一個小村再駛過一座橋後,山路變寬些,從路面既平且黑的瀝青又沒多少輪胎痕跡的樣子,看來應是幾天前才重新鋪修過,所以路況雖然彎曲陡斜,卻很好開。沒多久便進入一窪盆地,盆底是一簇只有幾戶人家的小村落,四邊的矮山像盆壁圍成一個大圓環。左邊山腰有一尊很大的黃銅色關公塑像坐在一間寺廟的屋頂,我誤以為這個美麗的山村是九份,便往銅像的所在開過去,抵達後,看廟邊人家的門牌才知這村叫「銅山里」。銅山的人文景致在我這個成長於嘉南平原又長年窩居城巿的人看來,真如台語說的「從生目睭毋捌看過」那樣罕見,自廟頂看下去,田園、小學和家屋都坐落在臉盆底部,每戶屋舍坐北朝南,偎靠著北邊的山腰,而對面南邊的山腰是此地的亂墳崗,也像是一間間有門戶的塚屋,如此陰陽對看,別有天地。

我想,在交通不發達的古代,這個山坳就是一個桃花源,可見得地上雞犬和平相處,樹上鳥隻歡喜爭鳴,天上雲朵停步駐紮。我本來也想在這裡逗留久一些,打算順著廟前的梯形棧道走進村裡蹓躂,可惜冬天的日頭較短,尤其在這個雨水特別多的山區,陽光一轉弱,烏雲很快就聚攏過來,所以我們只待了兩支香的時間就趕緊動身,希望在黃昏之前可以駛出這片被群峰圍困的陌生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