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是封建時代對嗣君的稱謂。周代對天子及諸侯的嫡長子稱太子。漢代以後,被皇帝立後嗣主,即今後繼承皇位的嫡子稱太子。
按照常制,嫡長子繼承皇位,但也常因宮廷鬥爭或其他原因而不被遵循。到了金元時,皇帝的庶子也稱為太子。
太子太保與太師、太傅合稱「三師」。據《舊唐書‧職官志‧東宮官屬》記載,三師三少之職,掌教諭太子。
太保原為古代「三公」之一。《尚書‧周官》中記載:「立太師、太傅、太保」,太保為「保天子於德義者」。
後幾經廢置,多為勛戚、文武大臣加銜的贈官,已經沒有實際的職能。為太子官屬,負輔導太子之責,自晉代開始一直延續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