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花蓮訊】花蓮慈濟醫院神經與精神醫學團隊,今年度將跨團隊合作,針對難治的頑固型強迫症與憂鬱症患者,分別運用深層腦刺激、重覆跨顱磁刺激,進行人體試驗。慈院強調,這不只是台灣也是亞洲首開新療法臨床試驗,可望為頑固型強迫症與憂鬱症患者,治療尋找新契機。
神經醫學中心主任陳新源說,強迫症終身盛行率估計約為百分之二點五,是繼重鬱症、物質濫用後常見的精神疾病,大部分在青少年或成年早期(二十五歲以前)發病,也容易併發續發性憂鬱症狀。
強迫症的病患,會不斷重複某種困擾的想法,如病患明明知道浴室不髒,但就是在洗澡前會先刷洗浴室,才覺得可以安心洗個澡。也有人走路時,老是走幾步就往後看一下,即使自我要求想辦法不回頭,但走了一段路後,還是會設法到原來的地方,重新走幾步再回頭看一下。
陳新源、主治醫師蔡欣記分別說,深層腦刺激術,早用於動作障礙疾病,例如巴金森症、肌張力不全等疾病,因手術具有可逆性和可調整性,可增加療效、減少副作用。
在台灣雖然已有多人接受此手術,治療巴金森症,但尚未用於治療強迫症,慈院提出人體試驗的申請,已在去年十月獲得衛生署通過,預定在今年招募四名頑固性強迫症患者試驗,參加臨床試驗的病人,須經研究人員及醫師詳細評估,並符合收案標準。每人所需的腦刺激相關費用九十餘萬元,一切全免。
至於憂鬱症,陳紹基說,現在有一種「重覆跨顱磁刺激」的新療法,能作為電痙攣療法外的選擇,花蓮慈院也在去年底獲得衛生署通過進行人體試驗,院方今年將在全國徵求三十名病患試驗。
跨顱磁刺激的原理,是透過非侵入的方式,將磁場經由線圈垂直地透過顱骨送入腦中,於是會在線圈相對位置下數公分處,產生感應電流,進而使被刺激的腦細胞之間的互動受到影響,會逐漸感到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