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嘉義訊】強烈冷氣團一波接一波,各醫院陸續湧現冬季癢、脂漏性或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他們訴苦皮膚癢得受不了。皮膚專科醫師提醒民眾,洗澡時水溫不能過高,沐浴後要塗抹具保濕的乳液或乳霜;並避免油炸食品、麻辣火鍋、咖啡與濃茶,同時減少熬夜。
嘉義基督教醫院皮膚科主任洪嘉惠說,據研究,溫度每降一度,皮脂腺的分泌就下降百分之十,皮膚出油量少,油脂保護層變薄,就會引起冬季皮膚病。
最常見的老人「冬季癢」又名缺脂性皮膚炎,皮膚表面粗糙、脫屑,產生不規則龜裂,從龜裂處開始發紅,特別是洗熱水澡後,經反覆搔抓,容易造成細菌感染;「脂漏性皮膚炎」則好發中年男子,由於皮脂腺活動異常引起發炎,產生脫屑性紅疹。
至於異位性皮膚炎,常合併其他過敏疾病發生,有過敏體質的小朋友最容易受侵襲,冬季搔癢難耐,關節部位因抓癢引起紅疹,嚴重會伴隨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導致膿痂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