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健保會上周五討論部分負擔調整方案,在慢箋方面,健保署的規畫引起醫學中心及區域醫院不滿。圖/葉信菉
【本報台北訊】去年國內請領慢性處方箋的病友達七百三十六萬人,藥費八百多億元,全部醫療費用超過千億;健保會日前研議健保部分負擔方案,在慢箋部分,健保署規畫至醫學中心及區域醫院領取第二次、第三次慢箋,每次多付一百元,但地區醫院、基層診所、社區藥局免收。
不過,健保會委員意見分歧,據了解,為平息爭議,可能連藥局都將酌收慢箋費用,就看衛福部長陳時中最後決定。
挺社區藥局
原規畫零費用
為使健保部分負擔方案塵埃落定,盡速上路,衛福部長陳時中今天下午邀集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醫院協會等代表,討論急診部分負擔費用、各級醫療院所慢箋收取金額等議題,其中又以慢箋最為棘手,事關各級醫院及藥局收入財源,目前可能朝向分級收費,民眾持慢箋至藥局領藥,也得支付一點點錢。
健保署原先方案引發區域醫院極度不滿,醫學中心也抱怨連連,部分與會委員建議,醫學中心慢箋部分負擔一百元、區域醫院八十元,而地區醫院、基層診所、社區藥局六十元,以達到杜絕藥品浪費的目的。
據了解,近兩年來,社區藥局藥師在過去兩年防疫作戰中立下大功,在疫情嚴峻之際,數千家社區藥局執行口罩販售實名制,成效良好,因此,在這次慢箋部分負擔規畫中,被歸在「零」部分負擔,這也有助於醫療分業的落實。
「社區藥局若要收費,這是懲罰慢性病患。」總統府國策顧問、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黃金舜說,全台七千多家社區藥局,如果慢箋回歸社區藥局,拿藥仍維持零元,除了提供就近取藥便利性,社區藥師更能給予衛教,減少民眾服用藥品、中藥、保健食品等交互作用,為用藥安全而把關。
黃金舜說,大型醫院之所以激烈反對,原因在於領取慢箋患者漸少,稀釋藥價差的利潤,往後無法「以藥養醫」。但全台每年藥費占健保總額比率為百分之二十八點九,相較於韓國百分之十六點七,日本百分之十六點二、美國百分之十二點五,異常偏高,重點應該是補足醫院的診察費,而不是賺取不合理的藥價差,以貼補醫院收入。
切斷藥價差
斷了醫院生路
不過,熟悉醫界的人士表示,醫院很大的收入來源為藥價差,「這些錢是為彌補其他必須維持的醫療服務,如急診等,如果要把藥價差切斷,可是說是斷絕醫院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