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無論是一七二六年製的史特拉第瓦里名琴,還是仿巴洛克
時期的弓,小提琴家胡乃元與台灣絃樂團合作的音樂會果然非常「巴洛克」。研究巴洛克音樂多年的胡乃元,將帶領樂迷一同重溫巴洛克時期的金色風華,曲目包括巴赫的「a小調小提琴協奏曲」、「d小調小提琴無伴奏組曲」,以及韋瓦第的小提琴協奏曲「四季」。不過他強調,他所呈現的巴洛克樂風,將有別於以往展露的神聖與莊嚴感,而是回歸人性面,重新挖掘巴洛克音樂即興靈活的性格。
「胡乃元與台灣絃樂團」音樂會將於十二月六至八日巡迴台東、花蓮、宜蘭舉行,
最後一場將於十二月十日於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除了胡乃元的名琴與仿巴洛克弓外,台灣絃樂團還情商「陳瑞政提琴工作室」贊助二十把十八世紀的義大利名琴,如史特拉第瓦里、瓜奈里、阿瑪悌等,以及具歷史價值的名弓,讓演出都充滿濃濃的「巴洛克」味。
胡乃元表示,小時候拉巴赫的小提琴無伴奏作品時,只是在拉音符呈現旋律之美,直到一九九五年,在因緣際會下,才從巴赫的「夏康舞曲」中,體會到巴赫作品的情感豐沛的溫暖人性。他說,大家都把巴赫的樂曲歸類為宗教性的神聖音樂,因而把它的作品演繹得很莊嚴;但他認為,巴赫的音樂是從人性面出發,所以在詮釋時帶有個人的情感。
為展現巴洛克音樂基礎底音的特色,胡乃元將使用彷巴洛克時期的弓演奏。由於巴洛克時期的弓比現代弓短,弓是直的而沒有弧度,重量也較輕,在演奏巴赫常使用的嘆息音型,或是和絃中持續的長低音時會較容易,且這時期的弓在演奏起來,能更貼近演奏者的呼吸,進而展現音樂中的人性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