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意忘言」,何等美好的境界,它指的是不拘泥於文字言辭,能得其意,則忘其言。「忘」者,失也。心意一旦流通,語言便無大用,直如糟粕。
此語典出《莊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使用語言為的是表情達意,然而心意一旦相通,語言便屬多餘。
所以只要彼此有默契,便可以心照不宣。李伯元《文明小史》第二回也說道:「府縣心裡還當他們話到投機,得意忘言。」可見,得意忘言正是默契的展現。
是以,法國知名文學《小王子》裡,狐狸曾向小王子說過,語言是誤解的來源。狐狸要小王子花點時間和他一同培養默契,但只需面對面,無需言語。無語的狀態並非無言以對,而是無需語言做為心意溝通的橋樑。
禪宗的六祖惠能大師,原為不識幾個大字的伙房,無意中成為五祖的傳人,他之所以成功,不在通曉高深的義理經論,恰恰正在於他的「不識字」。正因如此,當所有人正汲汲於權位時,惠能大師卻誤打誤撞的成為傳人。
此後,更以「不立文字」做為傳心之法,意圖去除過多的語言,直以公案做為教義。而大部分公案並無確切的對應或解答,大多以顧左右而言他的直觀,給予當頭棒喝。因此,無論幡動、風動或心動,語言在此皆屬糟粕。
因此,相視而笑、莫逆於心,正是兩心映照的最美好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