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桃園訊】五十八歲的桃園縣吳姓農婦在鄉下幫子女顧孫,孫子要上學時被父母帶走,吳婦感覺渾身不對勁,到大醫院診療卻好端端,原是親情失落感引發憂鬱症作祟。
居善醫院院長郭錫卿說,該院常接到類似的大醫院轉介病例,多是學識程度較低的農村婦女,因農村人口外移嚴重,顧事業的兒女常把襁褓幼兒託給父母照顧,等孩子漸長接回自己帶,老母親常打電話抱怨「這裡痛、那裡不舒服」,送到醫院診療,若針對病痛症狀找專科醫師,查不出病因。
他說,城市的生活競爭是壓力,子女遷離的失落感也是壓力,教育程度偏低的農村婦女較不懂得排除,罹患憂鬱症而不自知,中央研究院士鄭泰安的研究報告也顯示,農村婦女得憂鬱症的比例高過城鄉、都會區;對親情疏離引發焦慮的憂鬱症患者,他會鼓勵患者拓展人際關係、參加社交活動,再配合藥物治療,慢慢會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