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一位在新竹科學園區上班的四十二歲男子,過年前公司宣布將減薪、裁員,男子家中長輩也因冷天中風住院,男子一下子湧入許多煩心之事,因而失眠,他嘗試服用朋友吃的安眠藥,但效果不佳,後來甚至出現無助感,自覺人生缺乏目標,懷疑自己有憂鬱症而求診。
署立竹東醫院精神科醫師蘇柏文發現,陰雨連綿數周,上門病患變多,提醒病患應按時服藥,一般人也可多運動避免煩心。
蘇柏文指出,一直下雨不轉晴,缺乏日照,部分病患在季節轉換,明明沒什麼事情,卻容易胡思亂想,或感到焦慮憂鬱,這可能與天氣變化,人體內的褪黑激素、血清素濃度也會跟著改變,影響情緒起伏波動有關。
署立台北醫院精神科主任趙偉婷也發現,春節前後這段期間,躁鬱症和憂鬱症患者復發情形變多,有些病患以前服藥有效,最近卻感覺吃藥也沒用,有人還得住院才行。
蘇柏文說,要避免憂鬱體質上身,平常應正常作息,多外出運動或游泳等,同時飲食均衡,不妨多吃深海魚類,有助調整穩定情緒。如果是比較嚴重的憂鬱焦慮或失眠,最好還是與精神科醫師討論改善方式,搭配深呼吸調養氣息,還是可以遠離憂鬱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