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永華將租書店地下室轉為展演空間,希望吸引新的租書店讀者。圖/陳宛茜
【本報台北訊】租書店面臨一波波倒閉潮,解永華卻在兩年前接手近二十年歷史的「師大白鹿洞」租書店,為店中十多萬本漫畫書尋找出路。去年她發想「師大白鹿洞穴居計畫」,將租書店地下室打造為展演空間,讓店內收藏的DVD、漫畫書結合讀書會、小型電影院等創新服務;並定期出版實體刊物《洞報》,讓租書店往社區型書店邁進。
租書店從二○○○年的五千家衰退為不到三百家。一九九六年成立的「白鹿洞」,是台灣首個結合影音光碟和書籍租借服務的連鎖租書店,從極盛時期的五十家到只剩七、八家,解永華卻決定接手此一夕陽產業。
三十多歲的解永華,從小就是漫畫迷,租書店幾乎是她的第二個家。她大學便在師大白鹿洞工讀,曾擔任漫畫出版社業務,兩年前得知師大白鹿洞要收店,決定接手。對她來說,店內收藏的十多萬本漫畫書,等於一部台灣漫畫史。
為了留住舊讀者,解永華保留傳統的租書店氛圍、「冷氣要冷、光線要亮」,並舉辦徵集舊照片喚醒大家對租書店的回憶;為了找來新讀者,她將地下室改造成小型展演空間,舉辦電影會、讀書會等展演活動,將這裡搖身成「文化基地」,與出版社、電影節異業合作。
解永華認為,即使在網路和串流平台時代,讀者還是需要租書店。她舉例,店裡有一批媽媽讀者,從高中起搶著到租書店閱讀言情小說,如今市場轉往大陸,台灣作者僅出數量有限的自製書,但她都會設法搶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