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尊顏字、楊字
蘇東坡頗重顏字,觀其黃子思詩序論詩,謂詩至李杜,字畫至顏柳,無遺巧矣。宋曾季貍《艇齋詩話》曾云:「前人論詩,初不知有韋蘇州、柳子厚,論字亦不知有楊凝式。二者至東坡而後發此秘,遂以韋柳配淵明,凝式配顏魯公,東坡真有德於三子也。」
宋張戒《歲寒堂詩話》云:「……杜子美之詩,顏魯公之書,雄姿傑出,千古獨步,可仰而不可及耳。」曾季貍提到楊凝式,楊癡式字涉子,後周人,草書妙絕,居洛下十年,凡琳宮佛祠牆壁間,題紀殆遍。官至太子太傳。宋吳聿《觀林詩話》云:『……往時李西臺喜學書,題〈楊少師題大字院壁後〉云:『枯杉倒檜霜天老,松煙麝煤陰雨寒,我亦生來有書癖,一回入寺一回看。』……」
陸放翁夙不以書名,然,其書法(顛草)卻極顛勁如亂松,我見過他以猩猩毛寫的詩卷,後又讀他的詩,頗以書法自負,並云學楊凝式有得云云,而楊凝式宋以後又少學者,今人知道楊者尤少。東坡之前歐陽修亦尊顏字云:「顏魯公字畫剛勁獨立,不襲前蹟。」
李後主評貶顏字
江少虞《宋朝事實類苑》載《東軒筆錄》云:「……唐末五代,字學大增,無可觀者。其間楊凝式,國初李建中,妙絕一時。而行筆結字,亦主於肥厚。至李昌武,以書著名,而不免於重濁。故歐陽永叔評書曰:『書之肥者,譬如厚皮饅頭,食之未必不佳,而世命之為俗物矣,亦有激而云耳。』
「江南李後主善書,嘗與近臣語書,有言顏魯公端重有法者,後主鄙之曰:『真卿之書,有楷法而無佳處,正如併腳田舍漢耳。』」
明謝在杭《五雜俎》亦貶顏字,有云:「……顏書雖莊重而癡肥,無復俊宕之致。李後主所謂叉手併腳田舍漢,雖似太過,亦深中其病矣。祭姪文玩草草,而天然之姿亦乏,不知後人同聲讚嘆何故,此所謂耳食者,可笑。」
清梁巘《評書帖》云,「學歐病顏肥,學顏病歐瘦;學米病趙俗,學董病米縱,出入主奴之見,自古多有。」這倒真是持平之論。
杜詩、韓筆與顏書
自古來尊重顏字者,仍為主流。元代書法家鄭杓著《衍極》,其〈至樸篇〉云:「顏真卿含弘光大,為書統宗;其氣足以儀表衰俗。」劉有定註云:「……魯公善楷書行草,蓋古書法,晉唐以降,日趨姿媚,至徐沈輩,幾於掃地矣,而魯公蔚然雄厚蠲雅,有先秦科斗籀之遺思焉。」則是顏書確有振衰起弊,直追先秦以上之法意。所以,清初書法大家「濃墨宰相、淡墨探花」之稱的「淡墨探花」王文治(夢樓),曾有《論書詩》,其論顏書云:「曾聞碧海掣鯨魚,神力蒼茫運太虛;間氣古今三鼎足,杜詩韓筆與顏書。」他直譽顏與杜詩韓文為鼎足三絕,亦自有其道理。又康有為亦有論書絕句,論顏書云:「魯公端合瓣香薰,茂密雄強合眾芬;章法已傳郙閣理,更開草隸裴將軍。」康南海也認為顏字出漢隸(郙閣頌),並變化之而追裴將軍。另古人有論顏字云:「點如墜石,畫如夏雲; 如屈金,戈如發弩。」如此形容,亦頗恰當。又有人謂顏書厚重,字如其人。的確,讀顏字,如見古人,正色立朝,儼然不可輕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