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除夕前一天,新台幣「通貨發行額」較去年同日減少了將近兩百億元,減幅百分之一點四五,是六年來第一次減少。筆者內人任職於銀行,她也說,今年除夕前一日排隊存款的民眾,竟然比領錢的人還要多。
以往除夕前一日是金融機構年前營業最後一天通常可見到民眾提領大批現金,以備春節期間所需,但今年卻是民眾減少提款,一方面可多賺幾天利息,另一方面讓自己別留太多現金,以免衝動花光光。
農曆年前「通貨發行額」不增反減,代表民眾的消費已被預期今年物價會持續上漲下,遭強制改變,趨向保守、謹慎,簡單的說,普羅大眾今年春節不但不敢花錢,還有危機意識。
政府官員可能會以「百姓有錢存銀行,表示過去一年台灣經濟還不賴」來解讀這些情況,可是所謂「一葉知秋」,如果民眾連春節都不願意或是根本不敢消費,請問執政黨過去幾年的拚經濟,除了口號還剩下什麼?
白明(台北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