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雜誌出版《藍湖策略:發展智慧化管理科技與數位決策,超越藍海紅海循環宿命》
圖/天下雜誌提供
文/簡禎富
新冠病毒疫情已經全面改變人類未來的生活方式,行動通訊和網通科技將愈來愈重要,邁向第五代行動通訊。相對於高通的5G晶片同時支援Sub-6及毫米波兩種頻段,聯發科5G的應用處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卻選擇先專注支援Sub-6,為什麼?
變形蟲般靈活彈性
若從頻段來看是高通的晶片勝出,但聯發科策略選擇Sub-6,反而超越對手,且從左圖所示的策略分析,亦可以發現5G導入初期,大多數的業者先採用較具成本優勢的Sub-6建置方案,聯發科提供高性價比和完整的產品線布局以滿足不同的市場需求,因此取得中國5G手機晶片市場占有率第一名以及其他新興市場的領先。
此外,聯發科子公司達發科技以其晶片設計整合能力與軟體功能,推出真無線藍牙耳機及晶片完整解決方案,不僅成為手機高階耳機產品的核心,也在白牌市場布建生態系統以複製山寨機的發展模式。這仰賴於領導廠商由於現有技術和產品的邊際成本低於新技術的平均成本,因此更容易維持延續性創新。
筆者於2008年結束台積電三年的借調回到清華大學時,因緣際會應邀到聯發科擔任兩年顧問,並執行深圳通訊產業供應鏈整體發展策略產學計畫,有更多進一步的觀察和學習,而聯發科的創新模式,正符合藍湖策略的要義。所謂藍湖策略,即是有策略地細分產品等級、價值主張、批量與服務模式,主動造局以創造公司可以成為藍湖市場的領導廠商的空間;藍湖的市場區隔是動態的,受源頭活水和附近山川雨露等內外在力量和資源影響。企業必須掌握商業生態系統的共同演化與產業共生關係的變遷,像變形蟲般地靈活彈性,提升相對競爭優勢。
掌握5G時代的商機
就台灣現況來看,網通產業開放架構白牌化,台灣產業水平分工現商機行政院推出「台灣5G行動計畫」是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的重點之一,而科技部推動「下世代通訊系統關鍵技術研發專案計畫」,以建立小型基地台系統的自主核心技術,以滿足產業垂直整合應用的需求。由5G和大數據、高效能運算、AI技術發展形成良性循環的發展契機,帶來5G、6G和低軌道衛星的多元應用需求和開放式架構,為水平分工為主的台灣產業帶來模組化和白牌化的商機。
從聯發科的個案研究,以及產品生命周期的應用,台灣領導廠商應該思考在5G開放架構下,如何布局建置生態系統為平台,以整合台灣各個領域的利基型廠商,發揮優勢補強弱點,抓住5G時代快速成長的商機。
(本文摘自天下雜誌出版《藍湖策略:發展智慧化管理科技與數位決策,超越藍海紅海循環宿命》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