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液水滿西疇,
父老人人卜有秋。
只要耕犁及時節,
裹茶買餅去租牛。
宋.陸游〈春耕〉
中國以農立國,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春耕,二千多年前的《荀子‧王制篇》說:「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時,故五穀不絕,而百姓有餘食也。」
春耕春種,季節性強,時間短。唐代詩人杜甫在〈洗兵馬〉詩中吟道:「田家望望惜雨乾,布穀處處催春種。」非常形象地描繪了春耕時節的農村景象。
清代陳恭尹在〈耕田歌〉中亦道:「春日至,農事忙,雞未鳴,耕者起。」也道出莊稼人勤儉艱苦、起早春耕的動人情景。
值得一提的是,古時農民也懂得精耕細作的好處。元代王禎《農書‧耕勞篇》說:「南方水田,轉畢則耙,耙畢則耖。」
耖的作用則是「疏通田泥……耕耙而後,此泥壤始熟矣。」
明代科學家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指出:「凡一耕之後,勤者再耕三耕,然後施肥,則土質均碎,而其中膏脉釋化也。」換句話說,這樣耕耘才能使田地土肥相融,有益於農作物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