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鑲瓷 工業廢料變時尚藝術

江俊亮 |2022.02.14
1008觀看次
字級
蔡爾平獨創的「彩鑲瓷」,以鮮明的色彩與細膩工藝,演繹自然之美。 圖/取自蔡爾平臉書
蔡爾平獨創的「彩鑲瓷」,以鮮明的色彩與細膩工藝,演繹自然之美。 圖/取自蔡爾平臉書
蔡爾平獨創的「彩鑲瓷」,以鮮明的色彩與細膩工藝,演繹自然之美。 圖/取自蔡爾平臉書

【記者江俊亮專題報導】雲林北港出身的旅美藝術家蔡爾平,獨創「彩鑲瓷」技法,將工業廢料化身為時尚藝術,曾獲數十項美國大獎。蔡爾平說,他以「三把土」捏塑人生,用鄉土、陶土、園土傳達對大自然的關愛,以藝術守護生態。

蔡爾平的父親蔡深河是醫學博士,畢業於日治時代的台北帝國大學(台灣大學前身)醫學院。學成後,放棄在都市開業的機會,毅然返鄉開設北港「諸元醫院」,以針刺引流治療肝膿瘍而聞名,並獲第四屆醫療奉獻獎,其一生成功治癒肝膿瘍患者超過三千六百人。

由於戰後物資匱乏,許多窮困的病患沒錢付醫療費,蔡深河還會偷塞錢給對方。蔡爾平自幼受父親影響,從小就對眾生、對大自然產生關愛。

蔡爾平從小在廟口長大,他小時候常光著腳走進媽祖廟,踩在百年紅陶磚上,讓他產生彷如前世般的熟悉感,因此陶土成為他的「聖土」,長大後也一頭栽進陶藝創作世界。

鄉土、陶土、園土

捏塑人生

蔡爾平從國立藝專美工科畢業後,與班上三名同學成立「陶軒」陶藝工作室。三十三歲那年,他和妻子莊蕙芳齊赴美國紐約帕森設計學院(Parson's School of Design)藝術研究所、New York Studio School主修景觀雕塑、前衛繪畫。

為了尋找創作靈感,他踏上兩條路:一條是深入原野、原始部落旅行;另一條路是進入美國自然史博物館、紐約大都會美術館等展館,參加原始部落藝術研習,從原始部落的樸拙雕刻,找回創作的純真。

他說,他用「三把土」捏塑人生:第一把土是「鄉土」,也是他生命起源與創作源頭,包括各種色彩豔麗的民俗工藝、廟宇的雕梁畫棟;第二把是他用來詮釋生命的「陶土」;第三把是他在紐約長島墾植的「園土」。

蔡爾平在紐約長島北岸的海邊山坡,墾植一塊兩英畝大的園地,並秉持父親「以自然為家」的理念,應用父親教導他的微生物學知識,改良土壤,栽植千餘種奇花異木,不僅吸引各界人士參觀,更帶動當地的環境保護。

鄉下囝仔

期盼環境更美好

蔡爾平獨創的「彩鑲瓷」,結合陶藝、金工,將義大利Millefiori(拉丁古文,意指萬花)藝術玻璃概念,由Murano Glass轉化到陶瓷,以鮮明的色彩與細膩工藝,演繹自然之美。

在他的創作中,有許多大大小小的蜥蜴,這是他與弟弟蔡爾信童年經常追逐的獵物。

蔡爾平說,小時候養過烏龜、甲蟲、大肚魚,童年的鄉野環境,是最好的生活教材,他只是用創作來回應自然的召喚。

本著惜物、愛物的精神,蔡爾平將回收場裡蒐集而來的鍋碗瓢盆、欄杆、水管等廢材,經過加壓、焊接、電解後,再造自然生態,反映出各種生物的生命力。他說,廢料也有廢料的美,「生命是流質,人生何必太固執?」

蔡爾平自今年初至二月二十八日在北港文化中心展出彩鑲瓷作品。他說,北港是他生長的故鄉,媽祖廟是他藝術的啟蒙聖地,身為一個鄉下囝仔,選擇自然生態、故鄉、廟宇等元素,期盼人們的環境更美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