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文化大學董事會爭議多年,在前董事長張鏡湖過世兩年多的昨天,文大董事會選出台大前副校長陳泰然擔任董事長,加上台大校長管中閔、成大校長蘇慧貞、台灣教育大學系統總校長吳清基、教育部前次長周燦德等新任董事,頂大派、師範聯大派共治文大,要協助文大揮別陰霾邁向頂尖。
文化約有三萬名學生、校產逾百億元,在私校界規模龐大,董事會主導權備受外界關注。前董事長張鏡湖前年底辭世後,新董座因內鬥懸缺,昨終於在六比五的一票之差下,選出前台灣大學副校長、氣象學者陳泰然為第十九屆董事長。此屆董事包括台大校長管中閔等十一人,任期至二○二六年一月十六日。
家族派與校友派 爭鬥落幕
張鏡湖辭世後,董事會陷入鬥爭,以張鏡湖女兒張海燕為首的家族派,和校友董事代表無法達成共識,董事長懸缺兩年多。教育部日前透過法律程序,官派陳泰然任臨時董事長,並要求他領導董事會選出新董事長。
據了解,陳泰然投票前有意角逐董事長,邀請管中閔、蘇慧貞、吳清基等同樣來自國立大學的代表擔任董事,也創國立大學校長擔任私立大學董事的先例。張鏡湖家族也有意掌權,推派白省三為代表,最後獲五票,陳泰然六票出線擔任董事長。
陳泰然為文大尋覓董事過程阻力不小,還吃閉門羹,有些人一聽到文大就拒絕,不願沾惹是非或怕被告,陳泰然拜訪管中閔說明理念後,管慨然答應,包括蘇慧貞、吳清基、周燦德等人也願出手相助。吳清基說,新董事有共同的理想和願景,才來協助文化大學,「我們沒有私心,只盼望能給社會一個期望和未來發展前景」。
私校董事公共化 樹立標竿
陳泰然說明治校理念,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尤其住宿和交通問題要優先解決。第二是帶領學校邁入頂尖大學,新任董事史無前例聘任兩位頂大校長和前教育部長及次長,就是要展現躋身頂尖的強烈企圖心。第三是要善盡社會責任,文大新董事會成立,就是為私校董事公共化樹立標竿,要讓文大成為「大家的大學」。
校內資深教職員工則說,整體而言文大仍重視張家血統,「外人」陳泰然出線,恐怕只是家族派暫時讓利給客人,背後或許有交換條件,確保張家能掌握校產。
不具名教職員指出,文大營運情形正下滑,董事會紛爭落幕之餘,他更期許董事們支持有勇、有謀、有前瞻性的新校長,並延攬會做事、有擔當的團隊,全面翻修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