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內閣提前在今天提出總辭,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之前即主張提名企業執行長(CEO)出任閣揆,但新內閣僅有三個多月的任期,令人懷疑能有何作為。
民主國家的總統在任期將屆時,通常都不會作出重要政策,避免影響繼任者的決策權,而且新內閣是屬「看守」性質,也不宜作出重大政策,所以陳總統、新閣揆務必凡事要有節制,謝長廷提出以CEO組閣,但又不能有所作為,豈不是陷其於不義?筆者建議,不妨就給現任者留一點顏面吧!
金石(台北市/教師)
行政院長張俊雄宣布內閣提前在今天總辭,引起政壇議論,姑且不論張內閣提早四天總辭,是否因擔任民進黨主席的總統參選人謝長廷的「不知廉恥」說,或頻對行政院下「指導棋」,基於責任政治原則,在國會改選後,內閣總辭是必要的作為。
不過,即便總統提名下任閣揆,經國會同意而組閣,以執政者消耗「人才」速度之快來看,大家對「看守內閣」也無須寄望過多,畢竟,五日京兆的內閣只能配合營造有利選情的政策,而非令人耳目一新的團隊。
因此,若在野黨在總統大選勝出,在任命閣揆與內閣團隊時,必須慎選人才,避免重蹈執政黨八年來的「政治任命」與「政治考量」覆轍;若是執政黨獲勝,如不能由國會多數黨組閣,成立聯合政府,及釐清總統制與內閣制的體制,相信政局仍會陷於意氣用事的杯葛與糾紛。
陳總統的八年執政,被美國讓華盛頓郵報批評為「喪失民心」,遑論政府的施政悖離「民之所欲」,所以不論兩個月後的總統大選是誰勝出,對閣揆與內閣團隊的選擇與要求,一定要記取執政黨的殷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