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佐斯新傳》
圖/天下文化提供
採訪撰文/朱珩瑄
新冠病毒疫情加速線上活動的進展,媒體採訪也進入跨國連線。長期關注亞馬遜公司與矽谷科技產業的發展,布萊德.史東(Brad Stone),繼2016年出版《貝佐斯傳》,2021年推出《貝佐斯新傳》,接續描述2013年至2020年間的亞馬遜集團。「對於貝佐斯這個人,我已毫無保留地都寫進書裡了。」在越洋視訊聯訪記者會上,布萊德.史東回答記者詢問對貝佐斯是否有其他看法時,他這麼笑著回答。
不同於貝佐斯親述、華特.艾薩克森( Walter Isaacson )導讀的《創造與漫想》,《貝佐斯新傳》是以第三人的視角剖析亞馬遜集團,透過訪談內部員工、經理職、主管機關等,將各式各樣的看法與心得整理歸納,客觀撰寫出過去十年間,貝佐斯如何創新、因哪些決策引起眾人反彈、如何跨越層層難關成為美國第4家市值破兆的國際龍頭企業之一。「員工認為這本書抓住了正負兩特質,呈現了亞馬遜最為動盪的那幾年。」書籍出版後,亞馬遜員工給與布萊德.史東這樣的閱讀心得。
工作環境理性至上
書中寫道,貝佐斯緊密關注科技界潮流的改變,對此非常敏銳。1994年他理解到網路電商、網路書店的未來發展可能性,2010年發展人工智慧,相信未來的人工智慧能發展到可以聽人類的指令,也認可雲端科技的可能性(不再需要龐大的資料儲存庫),這些都是他之所以能夠成功的原因。
然而,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亞馬遜公司給人的印象一直是主張「顧客至上原則」:最低的價格、最少的運輸時間、給最棒的服務品質,但在光鮮亮麗的外表下,諸多爭議層出不窮,除了內部管理與福利之外,最令人值得關注的是這間公司對待社會企業責任的態度。文中描述,亞馬遜富可敵國,在貝佐斯的帶領下,談及社會責任時,僅遵守最低限度的回饋、符合「社會的營運許可」,其他盈餘則用來投資企業產品開發與商業活動。
不難發現這間企業的成功是建立在機械式、有效率的管理與果斷的決策,沒有歌頌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聯繫,以計算產值與創新發展為重。比起人力,他們選擇使用電腦演算法來幫助他們判讀物流;當員工被貝佐斯大罵:「這是在浪費時間。」比起情緒衝突,他們會選擇在當晚呈上新一份報告。「貝佐斯缺乏人性關懷」在聯訪中,布萊德.史東如此評價,而這也造就亞馬遜企業幾乎可稱作是「理性至上」的工作環境。
鐵血無私到同理心
2019年,全球受到新冠疫情衝擊,亞馬遜公司的盈收卻能扶搖直上,貝佐斯在防疫上投下巨額預算,甚至縮減第三方賣家的優惠,目的是為了維持一如既往的優質服務,即使至2020年時這項決策遭受多方批評,收入在這期間不減反增,他本人的個人財富也達到歷史新高,他的決斷力可見一斑。
從《貝佐斯傳》到《貝佐斯新傳》,貝佐斯這位傳奇人物儼然從一個「科學怪才」的形象轉變為擁有全球視野的企業執行長、世界億萬富翁之一,直至2021年3月,他退居幕後,辭去執行長一職,擔任董事會,並全心全意投入他2000年時發起的宇宙計畫:藍色起源,亞馬遜執行長一職則由安迪.賈西接位。
記者會上,執行長換人一事是關注焦點,詢問布萊德.史東對於這一事的看法,他表示,在自己的認知中,貝佐斯是一位在工作上鐵血無私的企業家,反之,接班人賈西除了實績相當優秀,例如,亞馬遜推出的雲端科技產業是他其中一項創舉,較有人性光輝的一面,因此,在賈西接班後,雖然不知是否能像貝佐斯一樣維持高產值,但在重視員工福祉與社會形象的執行長帶領下,這間飽受社會爭議的國際龍頭,將會在社會責任、內部管理的部分,多出一份「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