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福利聯盟的弱勢家庭調查報告,年夜飯有兩成是吃泡麵,無異是給執政黨標榜的施政成績當頭棒喝。
雖然政府一再提出各項數據,說明台灣經濟並未如想像的差,也一再論證相較於其他國家,台灣經濟是活絡的,但事實上,台灣的經濟問題已成為結構性因素,若不正視或解決,弱勢家庭的兒童勢必要面對更為嚴苛的未來。
舉例來說,大家都知道教育或「知識經濟」是階級流動最有效的資本,良好的教育,甚至可讓三級貧戶之子成為總統,但是台灣弱勢家庭現在連飯都吃不飽,根本不太可能有足夠的金錢,讓孩子做更多的學習,甚至有些孩子還必須幫忙家裡的經濟,而耽誤課業。
這些弱勢家庭的小孩,在升學時更是弱勢,以考大學來說,由於缺乏足夠的經濟資本,許多孩子只能考上私立大學,不但要付更高昂的學費,還得因為要負擔自己的生活費用而打工,在相對不公平的競爭環境下,他們的學習時間減少,得花更多的時間和精神,才能取得文憑。
但畢業後,由於大環境不景氣找工作困難,加上錯誤的高等教育政策,讓大學文憑貶值,更使弱勢家庭出身的大學畢業生惶惶無所終,就算找到工作,也還得花好幾年償還龐大的助學貸款。
我們常說「兒童是未來的主人翁」,但令人憂心的是,政府並未許弱勢家庭兒童一個未來,他們必須以比別人辛苦的方式度過童年,他們能預料的,只是一個已注定「輸在起跑點」的未來。
新的立法院即將開議,而新的總統亦將在三月選出,新立委及新總統應嚴肅思考兒童福利聯盟的報告,並要設法給每一個兒童無虞的成長環境,否則,即使加入了聯合國,又有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