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有大小,可不是「胡說」,現實的社會,採訪對象見到「幼齒」記者,理都不理,見到「大牌」記者,畢恭畢敬。這可別怪對方,要怪就怪自己「沒長大」。不過,要長大還得靠自己。
早年尹仲容當經濟部長時,台北某大報派一名記者採訪他,記者一開口,就被尹仲容看穿「肚子沒有料」,尹部長沒有正面拒絕採訪,他要記者「做好功課」再來問。這位記者很爭氣,回去熟讀經濟學,然後有條不亂的提出問題,尹部長見到這位記者「長大了」,提的問題是「行家」,也就不敢怠慢,有問必答,記者豐收,也建立威信。
音樂評論家李厚高,早期對音樂不是很內行,但寫出的評論卻被真正的音樂家不得不佩服。有一次,美國一個高知名度的樂團來台演出,第二天樂團指揮見到李厚高的評論,佩服得五體投地要求見面,被李厚高婉拒了。事後有人問為何婉拒?李坦言,評論是參考《大英百科全書》的,一見面不就穿梆嗎。李厚高肯利用參考書,很快就成長成為真正的「大師」,之後他寫的就是「權威」。
換句話說,記者長不長大,是要看自己要不要長大,自己不上進,光喊「我長大了」,那是夜郎自大,在別人眼裡還是「長不大的孩子」,跑新聞時別人會忘了你的存在,處處搬出你的長官來壓你,那時要有多嘔就有多嘔,不得憂鬱症算你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