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年終尾牙又到了,礙於年節禮俗,難免會喝上一、兩杯。醫師提醒,酒精被人體吸收極快,但代謝很慢,喝酒前,至少要先補充一些蛋白質,且不要貪杯,喝完酒後至少要休息三十分鐘到一小時,才出發到下一地點,以確保安全。
萬芳醫院副院長謝瀛華表示,有百分之九十的酒精,是利用肝臟代謝,但肝臟每小時僅約能代謝七到十公克酒精,大約等於代謝一罐易開罐啤酒的酒精量,酒精濃度愈高的酒,代謝時間就愈長。
謝瀛華指出,酒精在體內代謝慢,但吸收卻很快,約五分鐘就會出現在血液中流往全身,還會使血管擴張、肝功能、胃部黏膜受損,臨床上就曾發現有人飲酒後腦出血中風、胃潰瘍案例,還有人過量飲酒致嘔吐,卻因為嘔吐物蓋住鼻、口導致窒息個案。
他建議,民眾不要空腹喝酒、要適量喝酒,喝酒前最好先吃些東西,最好是蛋白質類的食品,「就算是一顆茶葉蛋也行」,避免胃部黏膜因空腹喝酒受損;此外,有心血管、免疫疾病、慢性病史民眾則最好能不喝酒就不喝,以免因喝酒發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