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於第一家庭成員與多位陳總統親信捲入貪腐醜聞,敗壞官箴,帶給社會不良觀感,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提出多項矯正貪腐風氣訴求,如對高官增訂「財產來源不明罪」,期使各級官員「不願貪、不必貪、不能貪、不敢貪」,良法美意值得嘉許,但美中不足的是,馬先生承諾他當選總統後,會要求家人不能炒股,但不會要求家人不能買股票,這值得商榷。
財富並非罪惡,但在先進民主國家「權」與「錢」不能兼得。我國法律雖對「炒股」與「買賣股票」差別,沒有明確的界定,但第一家庭不比市井小民,行止動見觀瞻,對民眾與各級公僕有示範作用;而且我國總統並非虛位元首,掌握可觀的權力、資訊與行政資源,若國家元首或政府決策官員在位時,家人進出股市有違利益迴避官箴之嫌,恐瓜田李下落人口實,不但成為執政者包袱,更嚴重傷害政府形象。
制衡或約束政治人物言行,不能只訴諸空泛的道德規範,是需要法律,但政治人物對自己言行尺度的要求,須高於常民或一般公僕,更要以身作則,對自己與家人言行力求高標準,符合公眾對第一家庭角色期待,甚至開創風氣樹立典範,走在法律前頭。
台灣教育水準提高與頻繁的選舉,使民眾對政治人物言行、公私分際與誠信度的要求逐漸嚴苛,最近「世界經濟論壇」發布跨國民調顯示,八成台灣人認為政治人物不誠實,不信任度居全球第九,同列前十的都是拉丁美洲、非洲國家,誠乃台灣民主政治悲哀。
馬英九何妨誠盼馬英九能嚴格要求自己與親屬的言行尺度,向國人宣示若當選總統,自己與親屬都不會進出股市或持有股票,展現競逐大位應有的高格調與自我期許,不僅有助提升支持度,更藉此重建政治人物誠信,向民眾展現國民黨改革黑金政治的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