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心插柳】 百喻經開啟笑話寓言新文風

文/梁麗玲 |2022.01.23
1666觀看次
字級
無心插柳 百喻經開啟笑話寓言新文風

文/梁麗玲

南齊永明十年(四九二年),求那毗地譯出《百喻經》,又稱《百句譬喻經》,或《痴華鬘》等。《百喻經》共收錄九十八則故事,每篇譬喻的形式結構相當一致,皆由「喻」和「法」兩部分組成,即先引一則滑稽有趣的故事,緊接著闡釋教義的訓示……即通過愚人滑稽行為作比況,讓讀者領會佛法奧義,破除愚痴,開啟智慧……

就文學特色而言,《百喻經》的故事雋永凝鍊而富含哲理,通篇運用短小精悍的文字、荒誕的情節、誇張的筆調,呈現故事的高潮跌宕,用來諷刺人性因貪婪、瞋恚、愚痴產生的愚昧行為。例如〈愚人食鹽喻〉:

昔有愚人至於他家,主人與食,嫌淡無味。主人聞已,更為益鹽。既得鹽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緣有鹽故;少有尚爾,況復多也。愚人無智,便空食鹽,食已口爽,返為其患。譬彼外道,聞節飲食可以得道,即便斷食,或經七日,或十五日,徒自困餓,無益於道。如彼愚人,以鹽美故,而空食之,致令口爽,此亦復爾。

此故事以愚笨之人認為菜餚美味是因為加了鹽,於是只吃鹽,結果苦了自己,用以譬喻外道矯枉過正,認為斷食就可以得道,結果困餓病死,無益修行。運用在一般人的生活上,則有警惕吾人行事應守中道,過與不及都會造成禍害……

就寓言文學的發展來看,南北朝時期,中國流行「志人」一類的小說,如《世說新語》、《笑林》、《語林》,敘事風格多呈現篇幅短小、文字清新、機趣盎然的特色。南齊譯出的《百喻經》,篇幅短小又深富寓意,以鮮活形象表現愚人式的寓言,恰好以一種完整獨立的型態進入中國寓言的發展脈絡,彌補並承接《笑林》之後。

笑話寓言在南北朝時期產生的斷層,為中國寓言文學的創作與發展增添幾許光彩,也將中國寓言自哲理或勸戒主題,帶入一種較趨近於詼諧幽默的過渡時刻。

此外,《百喻經》對凡夫愚行的嘲諷批判,深受中國文人重視與喜愛,對於唐宋諷刺寓言與明清詼諧寓言的創作風格多有啟發……

綜而言之,《百喻經》的漢譯原本是為了弘揚佛法,無意間卻開啟了笑話寓言(能引人發笑,又有所寄託的故事)新風氣,在中國寓言文學史發揮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摘自《中國佛教文學史》,佛光文化出版)



作者簡介

梁麗玲

1967年生,台灣新竹人,中正大學中國文學博士。曾任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短期訪問學人,關西大學東西學術研究所短期訪問學人,現任銘傳大學應用中文系教授。研究領域為佛教文學、敦煌學、民間文學與文化等。主要論著有《《雜寶藏經》及其故事研究》、《《賢愚經》研究》、《漢譯佛典動物故事之研究》及相關論文數十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