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種化合物 可研發新抗生素 撲殺侵襲人類的細菌
【本報台北訊】中央研究院昨天宣布,他們已透過最新篩選方式,找到三種極具潛力的化合物,將來可望發展為新型抗生素,以「全新殺手」姿態,撲殺侵襲人類的細菌。
這項由中研院院長翁啟惠領軍的研究團隊,在尋找抗菌武器上獲得重大的突破,研究論文將在最新的美國國家科學院期刊發表。
參與研究的助研究員馬徹表示,盤尼西林是長久以來對抗細菌的最佳武器,主要是它能讓細菌上的轉胜肽酶失去活性,使得細菌因細胞壁無法合成而死亡。然而,由於近來抗生素過於濫用,不少細菌都有抗藥性,使得治療效果變差。
為突破這層困境,他們將目標改放在細菌上面的轉醣酶上面,發現天然物Moenomycin可以抑制轉醣酶的活性,進而殺死細菌,但因Moenomycin無法被人體吸收,他們只好再想辦法找出和Moenomycin性質接近且效果的化合物。
首先,馬徹利用大腸桿菌培養出大量的轉醣酶,專長有機化學的助研究員鄭偉杰,再製造出一種螢光探計,並將這個螢光探計和Moenomycin結合,讓Moenomycin的所有活動都在監控之下。
接下來,他們把五萬七千多種化合物和轉醣酶及Moenomycin混在一起,觀察其間的變化。
結果發現有三種化合物,可以和轉醣酶結合,迫使Moenomycin無法再和轉醣酶結合,顯示其殺菌效果比Moenomycin還好,極具發展潛力。
馬徹表示,如果後續的研究顯示,這三種化合物可以被人體吸收,就可以研發為新型抗生素,藉由結合來抑制轉醣酶的活性,進而殺死侵入人體的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