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如此講典故》依樣畫葫蘆

字解文說工作室 |2008.01.16
1570觀看次
字級

 「他的畫只是根據別人的作品依樣畫葫蘆罷了!一點新意也沒。」

「依樣畫葫蘆」也可以說成「照著葫蘆畫瓢」,原是一句俗語。學習的一開始當然是模仿,但時日久後,應該要走出自己的道路,不能一味抄襲,要不然就是一直「依樣畫葫蘆」囉!

原來如此

五代時有一位叫做陶穀的人,字秀實,到了宋朝開國,趙匡胤即位後,他在翰林院作「翰林學士」。翰林學士的職務就是偶爾草擬文件公告,屬於有職無權的學官。陶穀認為自己才華出眾,文筆高妙,朝廷一定很快會委以重任,所以他在翰林院努力表現,一時間果然成為翰林院裡的頂尖人物。

陶穀更進一步請人向宋太祖(趙匡胤)報功,希望升遷,沒想到宋太祖居然笑著說:「我聽說翰林院草擬文告,都只是抄抄過去的文章,頂多替換一下詞語,這是俗語所說的依樣畫葫蘆罷了,有什麼了不起的呢?」

陶穀聽到之後,心裡感到很不愉快,便在翰林院的牆上題了一首詩:

官職須由生處有,

才能不管用時無;

堪笑翰林陶學士,

年年依樣畫葫蘆。

宋太祖知道了以後,對他更加不滿,最後還是沒有重用他。

再創經典

清代李汝珍《鏡花緣》中有:「林婉如道:姪女立意原想讀書,無奈父親最怕教書煩心,只買一本字帖教我學字。姪女既不認得,又不知從何下筆,只好依樣畫葫蘆,細細臨寫。」

瓊瑤的《還珠格格‧第二部水深火熱‧第十九章》描述到:「胡說 !什麼鞭子邪門?這九節鞭有九節,你不要用『蠻力』,要用『巧勁』,祇要勁用對了,每一節都會發生作用,指東打西,好用得不得了 !你用點力氣呀!這不是紡紗,不是繞棉線,不是繡花呀!用力!再用力!速度快點!呼啦……揮出 !呼啦……金瑣拚命學習,嘴裡也依樣畫葫蘆的大喊:『呼啦……揮出!呼啦……收回!』」

講古

宋代魏泰《東軒筆錄‧卷一》:「頗聞翰林草制,皆檢前人舊本,改換詞語,此乃俗所謂依樣畫葫蘆耳,何宣力之有?」

(商周出版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